业绩都是干出来的,真干才能真出业绩、出真业绩。以真干创造的实绩,才能真正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为官之道,首在政绩观。政绩观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领导干部身上的具体体现,是衡量领导干部履职尽责、干事创业的一把标尺。树立正确政绩观,必须强化实践、实干、实效。要牢牢把握主题教育的总要求和目标任务,带头大兴调查研究,按照规律办事,尊重客观实际,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自觉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扎扎实实、踏踏实实搞现代化建设。 党员、干部的政绩,就是坚持党的宗旨和性质,暖人心、稳人心的事。业绩好不好,要看群众们的感受,由群众来评判。我党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扛在肩上,把“人民”二字镌刻在每个人的心中。当下,祖国建设日新月异,事业发展欣欣向荣,领导干部更当明白:政绩应当为人民而树!“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一切脱离了人民的“成绩”都不是真正的“政绩”。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系列论述告诉我们:唯有让人民群众幸福的“政绩”,才值得肯定。也就是说,真正的“政绩”应该在老百姓的“口碑”里,而不是在上报的材料中,更不是在光鲜的装饰上。正如伟大的脱贫攻坚,彻底消除了绝对贫困,全面进入了小康社会。这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生动体现,这就是将永载史册的伟大“政绩”。 让每一名党员干部树立起正确的政绩观,向着共同的理想目标奋斗,党心民心就会愈发凝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航船就一定能行稳致远。而党员干部个人在本职工作中,要把“稳”、“实”、“深”牢记心中,贯彻落实到每一步,让自己在不断为民服务的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收获人民的满意,并在社会主义道路上扬帆远航,愈走愈远。 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导,彻底明白“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并深入践行,才能干得出经得住群众与历史检验的“政绩”,才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