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大学生“特种兵式”旅游热潮席卷互联网,在众多社交媒体上成为热门话题。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面前,部门干部也“赶时髦”地将“特种兵式”工作方式运用到调查研究工作中,强化调研时间管理,一天走遍N个目的地,,严重偏离了调查研究的本意与主旨,需予以警惕。 调查研究需警惕“走马观花”乱人眼。调查研究不是赶路,而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路。片面追求调研数量,将调研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疲于奔走在调研点中,以走过代替想过,既无抽丝剥茧的时间,又无深度思考的收获。只有经过时间的酝酿和步履的打磨,调查研究的结果才会显得更加弥足珍贵。因此,在调查研究问题上,广大干部要避免做追求“数量”的特种兵,要做追求“质量”的步兵,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边走边思考;要做追求“高度”的伞兵,高屋建瓴、站在全局高度,把问题搞清楚、看明白;要做追求“精准”炮兵,坚持“一竿子插到底”,针对问题一追到底,不达目的不罢休。 调查研究需警惕“网红打卡”当游客。部分干部在开展调查研究实际工作时,盲目跟风,“哪里热门去哪里”,在工作开展较好、经验成绩较多的“网红”目的地拍照留痕,以此证明“到此一调”。然而细看这些所谓的“网红路线”,有时仅仅是一个“好出文”的研究载体,用以撰写调查报告,难以触及问题的深层次矛盾,缺少了干部凝视基层问题、难题的独特性视角,无形之中也加重了对基层问题的刻板印象。正所谓“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广大干部只有结合问题,深入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才能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 调查研究需警惕“按部就班”走路线。“特种兵式”调研讲究高效率,因此部分干部过分注重调查研究前期“充分准备”工作,撰写调研工作方案“不厌其详”、规划调研线路“层层把关”、安排访谈对象“精挑细选”,设计调研进度“滴水不漏”,却忽视了走访中发现问题、在访谈中找寻办法这一主要目的。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用实践证明,调查研究不是工作落实,无法按照时间清单、任务清单徐徐推进,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步骤,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才能找到问题的根源,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