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根据最新政策,2023年国家将发放1485亿元乡村振兴补贴,并向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倾斜,优先用于支持联农带农富农产业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对解决好“三农”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任务。 乡村振兴,须以特色产业为起点。“欲致其高,必丰其基。” 产业兴旺,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前提。特色产业的发展需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人文特点、区位优势等,深挖地域特色,精准选择主导产业。以柳州螺蛳粉为例,螺蛳粉畅销后,与螺蛳粉相关联的产业链均发展迅猛,成为推动柳州产业振兴、乡村振兴的强大推手。特色产业依托当地资源禀赋,以特色性、唯一性为抓手,对改善农村产业同质化严重、亮点不足等问题起着重要的作用。 乡村振兴,须以环境治理为地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农村生态环境是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基础,而农村环境整治更是一个具有空间立体性和时间长期性的系统工程。环境治理需要依据本区域乡村振兴长远规划,结合不同类型村庄分步分类推进实施,充分考虑居民生活需求,从而提升居民幸福感。 乡村振兴,须以人文价值为导向。乡村建设既要见物,也要见人,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既要抓物质文明,也要抓精神文明。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文情怀,一个地方具有人文价值,它就可作为一个精神原乡,催生人们对家乡的认同感,并塑造人们的价值观。特色产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历史印记传承和文化艺术交流,积极发掘当地的民俗文化与历史典故,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注重人文价值的宣传与保护,探索创新型发展之路。 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人才资源储备和人员能力素质十分重要。乡村振兴战略是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而青年一代是乡村振兴的受益者, 更是重要建设者。“青年强,则国家强”,我们身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样的时代,更要充分利用我们身为青年人的创造力、创新性和活力,充分活用所学到的知识,以科技为引擎,用现代化来赋能,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为乡村振兴战略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作者:王星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