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思想,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学习思想是党员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的第一步。党员干部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从理论上准确把握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和树立践行正确政绩观的科学内涵和内在联系。党员干部只有加强思想学习,努力奋进,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方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共产党人的奋斗实践既是理想信念的集中体现,又是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是人民的勤务员,这句话不是一个口号,我们就是给老百姓做事的。”有的干部喜好花拳绣腿、急功近利,搞形式主义,根源在于没有处理好“政绩为谁而树”的问题。拧干虚浮政绩的水分,关键在于尊重群众需求,时刻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1954年,周恩来同志为了解群众反映的北京市公共汽车拥挤问题,带着身边工作人员从北京图书馆站上车,在拥挤的车厢里和乘客们攀谈,询问大家住在什么地方、每天上下班需要多少时间,在北京城转了大半圈,回来便召开专门会议,讨论和制定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做工作自觉从人民利益出发,要“身入”更要“心到”,悟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 领导干部为民用权,做显功也要做潜功,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把思想方法搞对头,把党性修养培护好,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正确处理好稳和进、立和破、虚和实、标和本、近和远的关系,方能让发展成果不断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树立正确政绩观才能当好人民的勤务员。“实”字当头、“干”字为先,擦亮政绩观这面镜子,全面提高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就一定能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深入群众,升华政绩观的内涵。党员干部必须深入群众。尤其基层的党员干部,更需要克服困难,坚持不懈,实事求是,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的事,必须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大胆地干、坚决地干。我们有焦裕禄跑遍兰考上千个沙丘寻求治沙之法的躬先表率,也有孔繁森在雪域高原跋涉数万公里摸索发展之策的以身作则,他们都是心系群众,用心解决群众的难事,才能干出群众满意的业绩,升华政绩观的内涵。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人民装在心里,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