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政绩观也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在这个背景下,领导层围绕树立正确的政绩这一主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广大干部树立了典范和标杆。 一、要坚持人民至上,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 政绩观的核心是为民造福。政府的一切工作都应该以民生为中心,为民谋利、为民解忧是政府的首要职责。因此,地方干部应该时刻以人民为本,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做到真正的为民服务。在实践中,地方干部应该积极听取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根据人民的需求和期望,制定出符合人民利益的政策措施。地方干部应该注重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把人民的满意度作为衡量政绩的重要标准。只有真正为人民谋福利,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才能获得真正的政绩。 二、要完整、准确、全面地贯彻新发展理念 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要思想,是指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树立正确政绩观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实践中,地方干部应该完整、准确、全面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地方干部应该注重创新发展方式,加强协调发展各个方面的关系,积极推进绿色发展,加强开放合作,实现共享共赢。只有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才能获得真正的政绩。 三、要实干担当抓落实,避免进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陷阱 地方干部不仅要有正确的政绩观,还要具备实干担当的精神。实干担当是指地方干部要勇于担当,敢于负责,积极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只有实干担当,才能真正把政策措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效,才能获得真正的政绩。在实践中,地方干部应该注重抓落实,避免进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陷阱。地方干部应该注重实际效果,注重实际成效,坚决打破“只说不干”、“只做不成”的陋习,切实把各项工作做好、做实、做到位。只有实干担当,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才能获得真正的政绩。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地方干部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只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才能推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人民谋福利,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