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需融入生态文明 近日,习主席回信海市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垃圾分类志愿者,指出“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垃圾分类是居民生活中的小事,却是关乎生态文明的大事。十九大报告指出,生态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前年大计。生态文明建设立在当代、功在千秋。建设生态文明不仅是国家大事,也是百姓生活中的点滴小事。通过垃圾分类等点滴小事,让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深入民心,让每个人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中来,方能永续发展。 中国传统农业就是有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友好型农业。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传统农业生活和价值观中。然而,近现代以来盲目追求工业化,对传统农业的发展进行了影响深远的制度改造。生态建设好像和人民生活,尤其是城市人口无甚干系。城市化急速发展,农业社会日益凋零,城市生态文明理念缺失,生态农业理念缺失,导致生态文明建设进展缓慢。 重拾生态文明生活理念,可以通过垃圾分类到垃圾利用,形成资源回收利用产业链,逐步让建设生态文明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通过制度建设、理念宣传、奖惩机制、技术升级,让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让技术推进生态建设。 让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城市文明建设,可以通过技术赋能,智能化管理,织牢监督网,以严格的外力管控形成生态文明建设意识。例如,通过可视化监管系统可以通过探头自动识别垃圾分类违规信息,以及人力巡查,形成派发处置工单,通过管理处置小程序,投放点位上的违规信息生成工单后,线上发送至点位责任人,再通过整改和反馈,实现了问题“发现、上报、处置、反馈”的工作闭环。以严格的外力管控形成良好的低碳生活习惯,让生态文明融入城市建设。 让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城市文明建中,可以通过形成资源回收产业链,逐步细化,激发生态建设内生性动力,让生态理念融入城市发展中。例如,通过对垃圾的利用的研究,湿垃圾处理培训和环保酵素制作实践活动等活动,不仅让居民参与其中,逐步形成产业链,让居民自发参与其中。让居民在城市发展中自发形成生态文明的理念。 建设生态文明,面对资源环境等问题,需要改变发展模式、产业结构。用科技为生态文明赋能,改变产业结构为生态建设激发内生性动力,让生态文明融入城市建设中,方能永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