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织织复织织 于 2023-5-11 17:36 编辑
近日,发生在C6276次列车车厢内的一起治安纠纷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5月10日,成都铁路公安处正式回应此事,并发布警情通报。(5月10日 北京知道) “高铁掌掴事件”发生后,各路专家媒体纷纷发言,不乏大媒体甚至官媒在事件未处理时以个人理解及情感发表片面言论,一个个精彩言论炒作冲突话题,引发世人广泛关注义愤填膺。然而,在公安一锤定音后还原事件真实后,纷纷删帖收回言论的行为属实打脸。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手机从2G到现在的5G,键盘生星辰大海,鼠标创日月山河。我们处在“人人都是麦克风”的网络时代,网络的快捷让人们享受着社会通过网络多元化的表达,也享受着通过网络的发展聆听世界各地丰富声音的便利。但也因为网络的便捷,出现了热议无序跟文和肆意的情绪宣泄,无形中让人对海量网络信息产生纠结与焦虑,有人不问缘由跟风起哄,有人言论过激强带节奏,甚至站在法律和道德底线边缘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严重凸显网络戾气,再次暴露网络暴力亟待解决。长此以往,无知人员习惯性的怀疑、起哄、谩骂毒化污染的不仅仅只是网络风气和精神家园,更多是给当事人带去的精神压力和心灵创伤,甚至造成不可逆的悲剧。 “天地和则万物生”,“和”之一字自古以来都是中华民族追求的优秀精神,贯穿中华五千年文化历程。“以和为贵”“以善为本”“家和万事兴”“人和百业旺”……在国人看来,“和”是一种情致、一种意韵、一种心情、一种生活的态度,更是文化的沉淀、立世之根本。吴蜀因和令曹操丢盔弃甲、割须断袍,因争刀兵四起为魏所破,可谓成也和,败也和。回到“掌掴”事件本身,媒体任意妄为将民警“调解”理解为“和稀泥”而引发热烈讨论,助长了网络言论自由带来的肆意攻击。网络发展到今天,迫切需要法律、制度、道德重拳出击,以法律、制度严厉打击恶语相向、挑衅攻击等行为,以培养成熟理性网络环境引导网民多角度解读信息,自觉抵制和检举不良信息,铲除网络戾气。而作为网络舆论领袖的媒体及公众人物,更应注重信息发布的真实性,在合法合理的前提下监督不文明行为,发文、转帖考虑社会责任和良知。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千百年来,文化因不同从冲击碰撞、起伏跌宕最终心平气和相互接收、交汇、融合,才有了今天的泱泱华国。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网络生态持续向好”,强调要“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网络绝非法外之地,匿名更不是不法分子的“挡箭牌”,国家发展绝不会放任肆意妄为的舆论审判。“和”是一种信念,它非繁花如梦似锦,却似青松雪压不倒,必要时,“和”将成为肆意网暴者的“利剑”,迎战网络暴力,还网络世界“天朗气清”。
链接:
作者:颜华 工作单位:中共云南省屏边县白河镇委员会 邮政编码:661203 通讯地址:中共云南省屏边县白河镇委员会 电话号码:153888615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