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习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罪犯中的任务仍在农村。”农业农村现代化仍是国家现代化的短板,要补短板促振兴,青年就是主力军。让青春血液注入乡村血脉,引导青年人才主动投身乡村事业。 青年应当厚植爱农情怀。五四青年节前夕,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同学们回信中,在深情回应学生们爱农情怀的同时,也对青年学生“自找苦吃”的精神给予充分肯定。厚植爱农情怀,就要坚定不移地“自找苦吃”,不断磨砺自身专业技能,真正把所学所想与农业农村相结合;厚植爱农情怀,就要坚持扎根基层,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厚植爱农情怀,就要一以贯之,锚定振兴目标不放松,矢志不渝不断加强自身兴农、富农、强农的基础。 青年应当练就兴农本领。青年应争做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标杆。构建新时代中国自主的强农兴农体系,要讲方法。在“校门”,涉农高校更要发挥强农兴农教学优良传统,主动担当培育学科专业人才,要助力乡村在打赢全面脱贫战后持续推进、巩固农业的能力。同时,当地政府也要做好社校联动的“牵线人”。在“社会门”,投身乡村振兴需要真本领,也需要情怀,乡村振兴需要知农爱农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要练就强农兴农的扎实本领,在新时代服务“三农”的生动实践中历练,在希望的田野上建功立业。 青年应当助农开拓创新。创新永远是第一动力,没有创新农业现代化就会止步不前。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取得长足进步,现代化农业更是“飞天遁地”,定制农业、创意农业、工厂农业、智慧农场等方兴未艾,乡村休闲产业、文化产业、康养旅游产业等逐步兴起。这背后离不开新农人新科技。农业科技化就是新时代背景下的催生出的,是结合数字化时代特点创新后得来的本领。以农村“三农”问题为导线,用科技的力量促发展转变农业农耕方式,引导农业向绿色、优质、特色和品牌化发展,将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形成农业现代化体系。同时农村营商环境逐步提升,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不断强化,吸引各类人才留乡返乡入乡就业创业,成为带动乡村发展的主力军。这样因果循环无疑为农村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乡村振兴包括“物”的现代化,也包括“人”的现代化,但归根结底就是让乡村各美其美。这其中青年应当争做主力军,发挥青年才俊之力知农爱农,以青春之“火”强农兴农,点燃农村现代化新发展新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