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王沪宁、蔡奇等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第十届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代表。如何做好新时代的社区侨务工作,笔者有四点思考。 一是要强化引导,维护侨权侨益。社区要利用各种节假日,主动上门对辖区侨胞开展走访探望,增进与侨胞侨眷的感情,切实起到摸侨情、暖侨心,打好“侨牌”。利用宣传栏、电子屏、微信公众号等宣传载体,大力开展以《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及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为主题的侨法宣传教育等活动,发放宣传资料,普及相关涉侨法律法规,促进广大居民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利用社区居民学校举办侨法知识讲座、侨务座谈会、侨法知识竞答等活动,进一步深化对侨法的宣传,通过开展各类学习宣传活动,营造全社会共同爱侨护侨、“学侨法、维侨权、护侨益”的良好氛围。 二是要主动对接,助力侨企拓展。充分发挥侨的资源优势,引导侨资更多投向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节能环保等领域。深入实施“助侨项目”,倾心服务侨企发展。借助街道商会平台,为侨企在对接行政审批、要素保障、维护权益等方面提供“店小二式”服务。举办侨界企业家座谈会,助力侨企走出去、拓展商机、做大做强。通过举办知识讲座、参加培训班、组织观摩,不断提升涉侨企业经营者的能力素质。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二十大报告精神,组织涉侨企业家参观学习,在现代化新征程中打造卓越企业、担当社会责任。 三是要搭建阵地,深化为侨服务。在社区内搭建“侨之家”实体化服务阵地,完善图书阅览室、侨胞活动室、侨法宣传角、涉侨纠纷调解室等,打造密切联系侨界群众、践行为侨服务理念的新阵地,在侨胞联谊交流、便民服务、侨情收集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提升为侨服务质量。秉承“以服务为核心,以创新为灵魂”的理念,将侨务工作触角延伸到最基层,建立侨界人士数据库,掌握辖区内归侨、侨眷、留学生等基本信息,征集侨胞侨属意见建议,开展“靶向”“滴灌”精细化服务,当好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的“贴心人”。成立社区留学人员服务点,为留学人员提供政策咨询、创业帮扶等服务,组建了侨爱心志愿服务队、侨艺书画社、侨情谈心室、侨联法律服务等特色组织。 四是要凝心聚力,展现侨界担当。组织相关社区成立侨界人士志愿服务队,发挥侨界志愿者个人特长,协助社区开展各类志愿服务,如量血压、测血糖、健康咨询、法律咨询等受居民欢迎的暖心服务,走近群众、贴近群众,为社区贡献力量,为和谐社区助力一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