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海之滨,风起潮涌。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踏上广东这片改革热土,进行深入考察并作出系列重要指示。这次考察,绝非一次简单的行程,而是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在全党深入开展主题教育的关键时刻,进行的一次具有全局性意义的战略巡礼。它向外界传递了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更高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强烈信号。 一、宣示“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坚定决心 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总书记此行,首站便来到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区域,其深意不言自明。在当前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面前,某些杂音和疑虑不时出现。总书记的广东之行,以行动作出了最有力的回答: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要求我们,必须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要敢于啃硬骨头、涉险滩,围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动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同时,要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刻调整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二、锚定“高质量发展”这一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 从考察科技创新企业到调研制造业发展,总书记的行程紧密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展开。他强调,“中国式现代化不能走脱实向虚的路子,必须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这为广东乃至全国的发展指明了清晰路径。实现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是核心驱动力。必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聚力攻克“卡脖子”难题,把发展的根基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同时,要深刻理解实体经济是坚实基础。要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让中国经济的大船行稳致远。 三、树立“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样板 总书记赋予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的新的使命任务。这意味著广东不仅要当好“经济优等生”,更要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各个方面、所有环节都成为“示范生”。这包括:在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中作示范,下大力气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中作示范,交出“两个文明”建设的优异答卷。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作示范,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到实处。在推进共同富裕中作示范,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广东的探索,将为中国式现代化这一宏大命题提供最生动的实践注脚。 总书记的广东之行,是一次战略的再宣誓、方向的再明确、任务的再部署。它吹响了在新征程上奋勇前进的号角。全省上下乃至全国各地区、各部门都需深刻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的精神实质,将其转化为锐意进取、真抓实干的强大动力。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我们当以“走在前列”的更高标准要求自己,以“敢为天下先”的魄力深化改革,以“久久为功”的韧劲推动发展,确保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和战略擘画在岭南大地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成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