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第十届中国—新加坡领导力论坛上,石泰峰部长强调“与时俱进加强领导力建设,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聚磅礴力量”,这一论述深刻揭示了领导力建设与民族复兴的内在联系。从西柏坡“进京赶考”到新时代“赶考路”上的自我革新,中国共产党始终以领导力的迭代升级破解发展难题,在百年征程中铸就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定海神针”。 思想破冰是领导力提升的前提,理论武装为现代化航船定向领航。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在于其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新时代加强领导力建设,首要任务是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引导党员干部既读“有字之书”悟原理,又读“无字之书”察实情。脱贫攻坚战中,数百万党员干部以精准施策理念破解贫困顽疾,完成消除绝对贫困的奇迹;面对数字经济浪潮,各地领导干部以系统思维统筹发展与安全,既释放科技赋能潜力,又筑牢数据安全防线。实践证明,只有将科学理论转化为洞察大势的政治远见、破解难题的实践能力,才能在复杂局面中保持战略定力,确保中国式现代化不偏航、不止步。 人民立场是领导力的根基所在,民心向背决定现代化事业成败。领导力的强弱,最终要由人民来评判。新时代领导力建设,必须把“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贯穿始终,将群众“急难愁盼”作为发力点。从八项规定扭转风气到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从疫情防控中生命至上的坚守到民生工程的持续推进,我们党以“破立并举”的实践赢得了超九成群众的肯定。这种凝聚力并非天然形成,而是源于“把群众问题变议题、议题变课题、课题变项目”的务实举措,源于“钉钉子”般办好民生实事的执着追求。当每一项决策都回应群众期盼,每一次行动都增进民生福祉,就能凝聚起14亿人的智慧力量,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不竭动力。 自我革命是领导力永葆活力的关键,制度建设为现代化保驾护航。“常青之道,贵在自胜”,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之处在于敢于刀刃向内。新时代以来,党内法规制定修订占比超70%,从《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到《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条例》,形成了全方位的制度“升级包”,将权力关进制度笼子。这种“破立并举”的实践,既以反腐利剑清除害群之马,又以制度建设重塑纪律自觉,实现了“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的治理效能。 应变求变是领导力的时代要求,主动革新破解现代化新课题。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科技革命重塑竞争格局,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石泰峰部长强调的“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为领导力提升指明了实践路径。从应对外部科技封锁加快自主创新,到培育新能源汽车集群推动产业升级;从统筹发展与安全防范重大风险,到探索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领导干部唯有强化“功成不必在我”的担当,以历史自觉主动求变,才能突破路径依赖、破解发展瓶颈。这种应变能力不是被动应付,而是基于规律把握的战略抉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可或缺的核心能力。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呼唤与时俱进的领导力。当每一级党组织都成为坚强堡垒,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具备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我们就能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以理论武装筑牢思想根基,以人民立场凝聚民心力量,以自我革命永葆先进纯洁,以应变求变破解发展难题,这样的领导力必将凝聚起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航船破浪前行,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行稳致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