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更是青年干部成长成才的“练兵场”。新时代基层工作面临着数字化转型的新机遇、群众需求多元化的新挑战、治理场景复杂化的新课题,单纯依靠“老经验”“旧办法”已难以适应新形势。青年干部肩负着传承与创新的双重使命,更应主动打破思维定势、突破路径依赖,将创新力转化为破解难题的战斗力、服务群众的执行力,在基层沃土上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答卷。 一、创新力是基层干部应对新挑战的“核心密码”。 基层工作千头万绪,矛盾纠纷多元交织,发展任务艰巨繁重,部分长期存在的堵点、难点问题,本质上是思维定势、路径依赖导致的方法滞后。青年干部思维活跃、接受新鲜事物快、敢于突破常规,在面对复杂局面时,更易跳出“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的困境。通过创新工作思路,打破条块分割的壁垒,构建协同联动的工作格局;通过创新方式方法,摆脱经验主义的束缚,探索精准高效的落实路径;通过创新服务模式,突破时空限制的阻碍,搭建便捷畅通的联系渠道,让基层工作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作为”,从“解决问题”升级为“预防问题”,以创新视角打开基层工作新局面。 二、创新力是理论素养与实践积累的“双向赋能”。 创新并非凭空想象的空中楼阁,而是建立在扎实理论基础和深厚实践积淀之上的理性突破。青年干部要把学习作为提升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和方针政策,准确把握基层治理的政治方向和时代要求,确保创新不偏航、不走样;系统学习现代治理、数字技术、法律法规等专业知识,不断拓宽知识边界、完善知识体系,为创新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同时,创新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基层实践的锤炼,青年干部要主动深入基层一线,在政策执行、民生服务、矛盾调解等具体工作中,精准把握基层实际情况、深刻洞察群众急难愁盼,从实践中汲取创新灵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积累创新经验,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的有机统一,让创新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三、创新力是实事求是与久久为功的“有机统一”。 基层创新的最终目的是提升治理效能、增进民生福祉,绝非追求形式上的标新立异,更不能脱离实际搞“花架子”“表面文章”。青年干部践行创新理念,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基层客观规律,立足当地实际情况和群众真实需求,以问题为导向开展创新探索,确保每一项创新举措都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的检验。同时,创新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难免会遇到挫折与挑战,青年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保持“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既要敢于突破、勇于试错,也要善于总结经验、及时调整完善。以“钉钉子”精神持续深耕,不急于求成、不半途而废,让创新举措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真正转化为推动基层发展的实际成效,让群众在创新实践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与温暖。 基层是创新的沃土,青年是创新的先锋。青年干部作为基层治理的中坚力量,肩负着推动基层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的重要使命。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青年干部要始终保持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以创新思维破解发展难题,以创新本领回应时代召唤,以创新实践践行初心使命,在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新路径,让创新成为基层工作的鲜明底色,为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