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的叮嘱 ——“让乡亲们的日子过得像金柚一样又甜又美”。作为扎根社区五年的工作者,这五年跑遍辖区187个楼组,愈发明白:超大城市的基层治理从不是 “纸上文章”,而是要把改革精神揉进柴米油盐,让党的温暖落在居民心坎的每一处褶皱里。 总书记在梅州强调 “传承红色基因”,这在上海社区治理中,就是把党建变成串联民心的 “红纽带”。工业区推行的 “小微网格”—— 从社区党组织到楼组党小组,每一名党员楼组长就像社区的 “主心骨”。去年街区商户反映的小区门口人行道自行车占道问题,我们联合民警、城管、物业、党员志愿者组成 “攻坚小组”,化解了邻里矛盾。这让我想起总书记说的 “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基层党建的魔力,就在于能把商户、居民、职能部门拧成一股绳,让 “独角戏” 变成人人参与的 “大合唱”。 广东金柚产业的成功,给我们社区服务带来了启发 ——“发展特色产业” 的思路,放到上海就是织密 “15 分钟生活圈” 的便民网。我们辖区有20多户独居老人,去年我们为他们安装了E嘉乐,烟感报警器等,总书记说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在基层,这就是让每个群体都能尝到 “甜头”:老人住得安心,我们看着也舒心。 最让我惊喜的,是科技给治理带来的 “减法” 与 “加法”。总书记提到 “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我们社区的 “社区云” 平台就是最好的实践。以前走访居民要带 3 本台账,现在手机扫码就能记录诉求,独居老人的用药提醒、楼道隐患排查,数据实时同步。原来数字不是 “冷冰冰的代码”,而是帮我们多走 “亲戚”、少填 “表格” 的好帮手,让我们有更多时间陪老人聊天、帮居民解决难题。 基层治理的核心,从来都是 “让居民当主角”。总书记肯定广东基层立法联系点 “让群众意见进条例”,我们社区的 “居民议事厅” 也藏着这样的 “小民主”。去年我们的满天繁花项目,开了 4 场议事会,最后定下了补种方案,居民还自发组建了养护队。现在每次路过项目,都能看到阿姨们在浇花养护,热闹得像个小公园。这就是总书记说的 “共建共享”—— 治理不是我们 “替民做主”,而是搭好台子让大家 “一起做主”。 年底越来越近,总书记要求“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我们社区也在冲刺:给20户困难家庭送了温暖,完成了27个楼道的适老化改造。有人问我,社区工作每天都是鸡毛蒜皮,累吗?我总会想起总书记对群众说的 “齐心协力、奋发图强”。基层治理没有 “终点线”,但只要我们把居民的小事当成 “大事”,把改革的精神落到 “实处”,就一定能让更多上海居民的日子,像社区里的桂花香一样,甜到心里、暖到实处。这,就是我们社区工作者眼中,最生动的 “人民城市” 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