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风建设是党的生命线,更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保障线。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高度评价“十四五”时期发展成就,实践充分证明,正是依靠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打底,我们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中稳住发展大局,推动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实现量级跃升。当前“十五五”时期作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阶段,更需以过硬作风筑牢实干根基,以担当精神破解发展难题,才能将全会描绘的美好愿景转化为可触可感的现实图景。 作风是干事创业的“压舱石”,决定着事业发展的成色与实效。党的十八大以来,作风建设始终沿着“常态化、长效化”方向稳步推进,形成了层层递进、久久为功的治理格局。2012年中央八项规定破题开局,以“小切口”推动作风“大变局”,从遏制“舌尖上的浪费”到整治“车轮上的腐败”,从清理超标办公用房到规范公务接待标准,以具体问题的解决撬动作风建设全局变革。进入新时代,整治重心持续深化,针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顽疾精准发力,通过精简文件会议、规范督查考核、下沉服务资源等举措,为基层卸下“无用负担”,让干部有更多时间精力抓落实。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根本保障”,将作风建设纳入现代化建设顶层设计,持续释放着“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强烈信号。 担当是攻坚克难的“冲锋号”,支撑着发展的深度与广度。二十届四中全会将“十五五”时期定位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明确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等主要目标。无论是破解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还是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无论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还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都需要党员干部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实干担当,啃下硬骨头、蹚出新路子,在乡村振兴的田野上、科技创新的实验室里、民生服务的窗口前,把担当转化为破解难题的实际行动,夯实现代化建设的民心根基。 历史从不辜负实干者,时代永远青睐担当者。站在“十四五”圆满收官与“十五五”谋篇起势的历史交汇点,二十届四中全会已为现代化征程指明前进方向。广大党员干部当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把作风建设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将实干担当刻进骨子里、落在行动上。我们既要深入基层倾听民声,在田间地头感知民生温度;也要主动到困难多、矛盾集中的地方去,在应对重大挑战中锤炼党性;更要善于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以创新思维提升履职能力。唯有如此,才能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用作风之笔绘就实干画卷,用担当之力书写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