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区里的精神火炬:以初心传承抗美援朝精神 75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在冰天雪地中用血肉之躯筑起保家卫国的钢铁长城,用生命锻造出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作为每天穿梭在楼栋间、扎根于群众中的社区工作者,我们或许没有机会经历战火硝烟,但在日常工作的点点滴滴中,却始终在传承这份跨越时空的精神力量。 社区工作的"战场",藏在家长里短的琐碎里,落在为民服务的细节中。志愿军将士"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爱国主义精神,于我们而言,就是把居民的急难愁盼放在心上。就像卫东社区的同事们那样,通过红色故事宣讲让居民读懂历史重量,用贴心服务回应每一份需求,让尊崇与关怀精准抵达心间。当我们为独居老人代购药品、帮邻里调解纠纷、替困难家庭申请帮扶时,就是在以行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初心,这与志愿军将士的革命忠诚精神一脉相承。 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靠的是英勇顽强、不畏艰难的意志品格。这份精神同样支撑着我们应对社区工作中的"硬骨头"。从小区电梯改造时逐户沟通的耐心,到疫情防控中不分昼夜的坚守;从化解物业矛盾时反复协调的执着,到组织志愿服务时凝聚人心的坚持,每一项工作都需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劲头。就像张公堤北社区的志愿服务队那样,即便起初面临人员不足、不被理解的困境,仍以点滴行动赢得居民信任,这正是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基层的生动写照。 传承精神最好的方式,是让历史可感、让精神可及。我们组织党员和志愿者观看《志愿军》影片,让居民在光影中触摸英雄事迹;我们邀请辖区老党员讲述亲身经历,用鲜活故事替代生硬说教,让青少年懂得和平来之不易。这些看似微小的举措,正如当年群众为志愿军捐献物资、书写慰问信那般,都是精神传承的重要纽带。 75年岁月流转,战场的硝烟早已散尽,但抗美援朝精神始终是照亮我们前行的火炬。作为社区工作者,我们或许只是平凡的"螺丝钉",但只要把爱国主义的情怀融入每一次走访,把顽强拼搏的精神注入每一项任务,把为民奉献的初心写进每一件实事,就是对志愿军英烈最好的告慰。 山河无恙,精神永存。在社区这片基层天地里,我们将继续当好精神的传承者、服务的践行者,用点滴行动汇聚成新时代的奋进力量,让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在烟火人间永远绽放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