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校园中越来越多的学生受到焦虑症的困扰,其中学业压力是一大原因。早八晚五堪比打工人的通勤时间,回到家仍然需要“加班”写作业自我提升,有些甚至课间休息时间也不放过,努力写作业只为回家能早点睡觉。实际上,学生们为了赢在起跑线,卷过其他人,他们只能卷时间、卷辅导班,而忽视了身心健康,近年来学生因压力而自我伤害甚至自我了结的不在少数。因此为改善学生健康状况,干预学生心理健康,多个省份陆续推出了“课间15分钟”微改革,旨在引导学生走出教室,享受阳光,舒缓身心。可以看出,教育将全面发展置于很重要的地位,学校正从“只重课堂”向“课内外兼顾”转变,希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同时也注重身心健康。 有家长不禁提问,那多出来的“五分钟“又从何而来呢?据了解,这五分钟根据学校的安排而有所不同,有的调用大课间的时间,有的缩短部分上课的时间。很多学校开放了各种类型的场馆,羽毛球、乒乓球馆等,也有众多体育设备器材供使用,大大丰富了活动形式和活动场地。学生在课间活动活动,在课堂上也会更有精神。然而,在学业如此内卷的情况下,要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落实”课间15分钟“微改革,仍然面临着不小的困难:升学压力仍未改变,大多数人依然有着“唯分数论”的观念,学生完不成作业会牺牲课间休息时间,家长认为孩子成绩不达标会要求孩子课间自觉写作业,教师担忧班级平均分下降会希望课间多为学生传授一点知识技巧…… 究其根本,要落实“课间15分钟”微改革,家校两方以及学生本身都要扭转“唯分数论”的惯性思维,更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首先,教育部门需要抽查并加强监督“微改革”的落实情况,收集学生的体验和想法,及时联系学校保持或改进;其次,学校自身也要内部监督,尽可能开放活动场地、提供设备器材,设计特色且有趣的课间活动,鼓励引导学生暂时放下学业,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最后家长和学生本人也要积极拥抱“微改革”,在心态上接受“课间休息是舒展身心的加油站”,而不是“学业进步的拦路虎”,适当的休息反而能更加促进学习。 落实课间15分钟 “微改革”看似微小,但作用巨大,承载着守护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时代命题,是教育理念转变的一大步,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守护并坚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