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忧国忧民,到岳飞“精忠报国”的铁血担当;从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赴死,到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家国情怀,再到近代以来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本质上就是一部英雄辈出、脊梁挺立的奋斗史。民族英雄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在时代浪潮中挺身而出的“逆行者”,是在危难关头扛起使命的“擎旗人”,他们用生命与信念铸就的精神丰碑,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基因,成为支撑我们跨越千难万险、不断走向复兴的精神脊梁。 一、在不同历史时期,民族英雄的身影始终与国家命运、人民福祉紧密相连; 他们以不同的方式诠释着“脊梁”的重量。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正是李大钊、陈独秀等先驱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在黑暗中探寻救国救民的道路;正是刘胡兰面对敌人铡刀坚贞不屈,董存瑞手托炸药包舍身炸碉堡,黄继光用胸膛堵住敌人枪眼,用年轻的生命为民族解放铺平道路。新中国成立后,从“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隐姓埋名二十八年,在戈壁荒滩书写大国重器的传奇,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生扎根稻田,用一粒种子解决亿万人的温饱;从“抗疫英雄”钟南山逆行武汉,以84岁高龄坚守抗疫一线,到“时代楷模”张桂梅扎根大山二十余载,用教育点亮女孩们的梦想,这些英雄用行动证明,无论身处何种时代,只要心怀家国、肩担责任,就能成为支撑民族前行的脊梁。他们的事迹不是遥远的传说,而是可感可知的榜样,让每个中国人在面对困境时都能汲取“挺直腰杆”的力量。 二、尊崇民族英雄,就是守护民族的精神根脉、传承英雄精神,就是延续民族的脊梁血脉; 当下,一些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试图歪曲英雄事迹、抹黑英雄形象,从质疑黄继光堵枪眼的真实性,到调侃邱少云烈士的牺牲,这些行为本质上是对民族精神的解构,对民族脊梁的亵渎。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认知,既要通过历史教育让青少年了解英雄事迹的真相,明白“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也要通过文化传播让英雄精神融入日常生活,比如将英雄故事纳入教材、拍摄英雄主题影视作品、建设英雄纪念馆,让英雄形象从书本走向现实,成为每个人心中的精神坐标。更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人都应成为英雄精神的践行者——在工作岗位上精益求精,在社会生活中见义勇为,在国家需要时挺身而出,让“英雄”不再是少数人的标签,而是每个中国人的精神追求。唯有如此,中华民族的脊梁才能永远挺拔,民族复兴的征程才能拥有不竭动力。 英雄从未远去,他们的精神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指引着我们前行的方向;脊梁始终挺立,它是中华民族在风雨飘摇中屹立不倒的根本,是我们在伟大复兴路上披荆斩棘的底气。当我们铭记英雄、学习英雄、成为英雄,中华民族的脊梁必将更加坚韧,中华文明的光芒必将更加璀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