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主席向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成立80周年致贺信,信中不仅高度评价了粮农组织在保障世界粮食安全、推动乡村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更向世界传递了中国“依靠自身解决好14亿多人口的吃饭问题”的决心与担当。这份来自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关怀与承诺,看似宏大高远,实则与我们每个社区、每个家庭的餐桌息息相关,在寻常烟火中映照着时代的波澜壮阔。 当我们穿行于社区里那家灯火通明的超市,货架上米面粮油琳琅满目,四季蔬菜触手可及;当我们在清晨的社区菜市场里,听到街坊邻居为今天的新鲜食材讨价还价,看到孩子们捧着刚出笼的包子吃得香甜——这日复一日的寻常景象,正是国家粮食安全最直观、最温暖的注脚。“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这句朴素的民谚,在社区的方寸之间得到了最生动的诠释。它意味着老人可以安心颐养天年,孩子能够健康茁壮成长,每一个奋斗者都拥有抵御风雨的底气。这份从田间地头到千家万户的稳定供给,离不开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支撑,也离不开无数农业科技工作者、农民以及社区保供人员的默默付出。 中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近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这本身就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习主席在贺信中强调的“依靠自身解决好吃饭问题”,背后是几代人筚路蓝缕的艰辛探索,是农业科技的持续创新,是18亿亩耕地红线的坚守。这份“中国力量”的铸就,并非闭门造车,它根植于我们对“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这一理念的深刻认同与不懈实践。当我们社区里的早餐店老板娘能轻松购入平价面粉,当退休教师李大爷能悠闲地挑选着各地运来的果蔬,我们已然是这庞大而精密的国家粮食安全体系最终端的受益者。 粮安天下,种子为基。这份安全,既建立在国家层面的战略布局上,也扎根于每个社区、每个家庭的日常生活中。当我们享受着从社区菜市场提回的新鲜食材,准备一家人的晚餐时,我们参与的不仅是一顿餐食的制作,更是一个负责任大国对人民、对世界的庄严承诺的微观实践。 从社区的寻常餐桌到国际粮农治理的大舞台,中国正在用行动证明:保障粮食安全,没有局外人。让我们从珍惜碗中的每一粒米做起,共同守护这份来之不易的安宁与丰足,为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注入更多确定性的温暖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