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建设的“阅卷人” 近日,中央纪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国庆中秋期间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从严纠治“四风”的通知》,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加强监督检查,坚决防止“四风”反弹回潮。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需长期努力坚持,而作风建设的根,是深深扎在群众的土壤之中的,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并非党员干部自我评判,而是需要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群众满意才是作风建设的硬道理,群众才是作风建设的“阅卷人”。 群众的“急难愁盼”,就是作风建设的“风向标”。党员干部若只看报表数据、汇报结果材料,难免陷入自说自话的误区,脱离了群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一重要论述指明了工作的方向。党员干部要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首先要在思想上树立牢固的群众观念。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党员干部把作风建设的外在要求转化为内在自觉、落实到干好本职工作、推动事业高质量发展上,把为群众办实事常态化、长效化,真正解决群众问题,推动党员干部从“要我服务”向“我要服务”转变,以优良作风凝心聚力、干事创业。 群众的“火眼金睛”,就是作风建设的“探照灯”。近年来,数字化平台的普及让群众成为无处不在的“监督员”。“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强化监督检查是改进作风的有力保障,也是确保作风建设取得成效的关键。群众的监督检查能破除党员干部“当局者迷”的困境,更能照亮党员干部“四风”问题的“死角”,使其无处遁形。另外,监督渠道越是畅通,群众参与就会越主动,作风建设的“网”就会越织越密,群众监督检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群众的“笑逐颜开”,就是作风建设的“源动力”。作风建设成效最终要体现在服务群众的实际行动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民生情怀,如今依然有现实意义。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做好群众工作。这要求党员干部转变工作方式、提升服务效能、创新服务方式,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要聚焦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民生领域,确保群众诉求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群众满意”从来不是抽象概念,而是具体可感的温度。党员干部要切实解决群众问题,以群众的张张笑脸为衡量工作的硬标准。 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党风政风焕然一新,这正是因为始终将群众置于核心位置。群众是作风建设的“阅卷人”,当党员干部真正把群众当自己人、把诉求当自己事,八项规定精神就能在为民服务的实践中焕发持久生命力。作风建设没有休止符,群众参与和监督也永远在路上。只有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倾听民声,以“事事紧抓不放”的行动力回应期待,才能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试卷”中获得高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