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关乎党的形象声誉,更系着民心向背与事业兴衰。习近平总书记近日的重要指示,为新时代作风建设校准了航向——唯有以攻坚战的决心破顽疾,以持久战的恒心建机制,方能让优良作风成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追求与行动常态,为事业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破“顽疾”:在“反复抓”中筑牢作风防线。“四风”问题的顽固性与反复性,决定了作风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从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取得的明显成效来看,“学查改一体推进”“严的基调不动摇”的实践路径,正是破解作风积弊的关键所在。新提拔干部的权力适应期、年轻干部的成长成长期、关键岗位干部的责任考验期,往往是作风风险的高发点。这要求作风教育必须精准“滴灌”而非笼统“漫灌”,通过案例警示、廉政谈话、实践淬炼等方式,让纪律规矩真正入脑入心。更要清醒认识到,“风腐同源、风腐一体”,享乐主义、奢靡之风背后可能隐藏着腐败风险,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往往成为腐败滋生的温床。唯有坚持动真格整改整治,对顶风违纪行为速查严处,才能打破“抓一抓就好转、松一松就反弹”的怪圈。 建“长效”:在“制度链”中夯实治理根基。作风建设的常态化长效化,终究要靠制度保驾护航。此次学习教育在补齐作风建设制度短板、强化制度执行力上的成效,印证了“制度管根本、管长远”的深刻道理。构建作风建设制度体系,绝非简单出台文件,而需形成“发现-处置-反馈-完善”的闭环机制:一方面要健全经常性发现问题机制,既发挥党组织日常监督的“探头”作用,又畅通群众监督的“直通车”,让隐形变异“四风”问题无所遁形;另一方面要狠抓制度执行,避免“制度空转”“纸面约束”,将制度落实情况纳入考核评价体系,让遵规守纪者受激励、违规失范者受惩戒。从领导干部带头执行会议精简、接待从简的具体要求,到基层单位细化公务用车、差旅报销的操作规范,制度的生命力正在于“小题大做”的坚持与“一寸不让”的较真。 强“引领”:在“以上率下”中凝聚行动合力。作风建设能否落地生根,关键在责任落实,核心在以上率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落实作风建设政治责任,严负其责、严管所辖”,这为各级党组织划定了责任清单。中央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明确提出“坚持以上率下,强化严管严治”,正是抓住了作风建设的“牛鼻子”——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其作风形象具有强烈的示范效应,带头落实规定、带头整改问题,才能形成“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良好局面。从中央到地方,从机关到基层,唯有层层传导压力、逐级压实责任,把作风建设要求融入日常工作、嵌入重大任务,才能让“真抓实干、为民造福”从口号变为行动。当每一位党员干部都把优良作风内化为价值追求、外化为行为自觉,作风建设必将凝聚起推动事业发展的磅礴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