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以优良作风凝心聚力、真抓实干,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必将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贯穿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之中,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作风建设具有极端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揭示了作风问题的本质,为我们驰而不息推进作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发扬钉钉子精神,不断推进作风建设。 作风建设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体现在日常工作的点点滴滴,关系着群众的切身利益,也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节奏。从基层窗口的服务态度,到机关单位的办事效率;从干部的言行举止,到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作风就像一面镜子,照见的是责任与担当。过去,不少人对“作风”二字有过不好的体验。比如去某个部门办事,工作人员要么低头玩手机不搭理人,要么把“这事不归我管”挂在嘴边;有的政策出台时轰轰烈烈,落实到基层却变了样,要么“打折扣”,要么“走过场”。如今,随着作风建设的不断推进,这样的情况正在慢慢减少。在很多地方,“延时服务”成了政务大厅的常态,为赶时间的上班族提供便利;“帮办代办”队伍走进社区,帮行动不便的老人办理社保、医保;企业办事推行“一窗通办”,原本需要跑多个部门的流程,现在一个窗口就能搞定。这些变化不是“偶然”,而是各地狠抓作风建设的结果——从规范工作人员言行举止的“小事”抓起,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细节改起,才能让作风建设真正落地见效。抓作风建设,不能只靠“一阵风”,得有实打实的举措,更重要的是,作风建设要靠每个人的自觉,干部要明白,手中的权力是群众给的,就得用来为群众办事。 作风建设没有“终点线”,只有“连续线”。它不需要多么惊天动地的举措,更多的是在平凡岗位上的坚守,在日常工作中的较真,在服务群众时的用心。只要我们每个人都把“好作风”当成一种追求、一种习惯,从细微处着手,从身边事做起,就一定能让作风建设的成果惠及更多人,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舒心、更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