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回复: 0

松绑解压,赋能基层治理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99

主题

0

回帖

387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387
发表于 昨天 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以21条硬核举措直击基层治理痛点,为基层干部卸下“包袱”、轻装上阵注入制度动能。这一文件的出台,既是对党中央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坚定回应,更是以制度刚性破除顽瘴痼疾、激活基层治理效能的关键一招。
刀刃向内,直指形式主义“病灶”。基层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但长期以来,形式主义却像一道无形的墙,让基层干部陷入“文山会海”“过度留痕”的泥潭。《若干规定》以“靶向治疗”的精准性直击要害:严控文件数量,要求地方和部门年度发文“只减不增”,并明确禁止以“白头文件”“便笺通知”规避管理;严控会议规模,规定综合性会议每年不超过1次,市县两级统筹减少乡镇干部参会频次,让“层层陪会”“开会传达不过夜”等乱象成为历史;严控督查考核,明确中央部门每年对地方督查不超过1次,禁止以“调研之名行考核之实”,更杜绝“千分制”“排名通报”等变相施压手段。这些条款如同一把把手术刀,精准切除形式主义的“毒瘤”。
制度赋能,激活基层治理“末梢神经”。减负不是目的,赋能才是关键。《若干规定》在“减”的同时,更注重“增”的实效。例如,针对基层权责不清的问题,明确要求省级党委政府建立乡镇(街道)职责清单,推动“责权一致、责能匹配”,防止部门以考核为名向基层转嫁责任;针对“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规定清理整合面向基层的政务应用程序,防止功能异化,让基层干部从“群里吼”回归“实地走”。更值得关注的是,文件首次以党内法规形式明确“不向县及以下单位借调干部”,并严控借调市以上单位干部的期限和审批程序。这一规定直击基层“人少事多”的痛点,让基层干部不再被“抽调”折腾,真正实现“基层的事基层办”。
长效治理,以制度刚性守护减负成果。形式主义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必须以长效机制巩固治理成果。《若干规定》通过“计划管理+动态监测”构建闭环体系:发文、会议、督查考核均实行年度计划备案,未纳入计划的不得开展;中央层面专项工作机制定期督查,对典型问题公开通报;落实“三个区分开来”,防止问责泛化,为基层干部撑腰鼓劲。
以减负之效,促发展之进。基层稳则天下安,基层强则国家强。当基层干部从“台账”中解放出来,当乡镇会议室不再“座无虚席”,当政务APP不再“叮咚作响”,他们就能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乡村振兴、民生改善、社会治理等实干领域。数据显示,某省实施减负政策后,基层干部走访群众时间增加40%,群众满意度提升15个百分点——这正是制度红利转化为治理效能的生动写照。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的出台,彰显了党中央破除形式主义顽疾的坚定决心。它不仅是一份文件,更是一份承诺、一份期待。期待各地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让基层干部卸下包袱、轻装上阵,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书写更多“基层出彩”的生动篇章!





上一篇:以人才之力托举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
下一篇:建机制促效能提升,优服务绘发展新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稿必读
1、任何抄袭文章禁止投稿,所有稿件必须原创,一经发现文章涉嫌抄袭,全网通报,并且永久拉黑
2、机动记者组即单位账号,在为本单位同事投稿时,务必确认该稿件是原创,如非原创本网将依法协助原著作者追究法律责任,并全网通报
3、独家专投版块稿件,均默认为作者只投稿时评在线一家,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4、请各位作者自觉遵守相关法律。 5、时政评论只能投稿到独家专投区,请勿投稿到其它任何板块,新闻稿件请投稿到新闻板块专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绿益添商城 ( 渝ICP备16004013号-3 )

GMT+8, 2025-8-26 05:25 , Processed in 0.214028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