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让政务服务从“能办事”到“好办事”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常态化推进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健全常态化推进机制作出部署。作为政府与人民之间的纽带,政务服务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公众的满意度和政府的公信力。从过去需要多次递交资料,到现在只需一指就能完成的“一网通办”,数字技术正在推动着政府服务由“能办事”向“好办事”转变。 数字赋能首先打破了传统政务服务的壁垒,让“能办事”成为基础标配。以往,政务办事受到许多限制,群众办事经常要跑到多个窗口,反复递交材料是一种常态。数字技术以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为枢纽,打通各部门数据接口,实现基础数据的跨域共享,消除不必要的材料证明与审核,让群众和企业办事从能够通过一个平台、只跑一次就能高效办事。从根本上解决了“办事难、办事慢”的痛点,让“事能办成”成为政务服务的底线要求。 数字赋能更推动政务服务向精准化、个性化升级,让“好办事”成为鲜明特质。把好办的重点放在老百姓的办事感受上。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的支持下,政务服务正在通用服务向个性化服务转变。根据企业的特点和需要,准确地向企业推送适合自己的优惠政策;针对老人的用户接口进行了优化。这种从群众角度出发,为群众着想的精准服务,让政务服务从标准化走向个性化,真正贴合群众的实际需求。 数字赋能更重塑了政务服务的治理逻辑。实现由“能办事”向“好办事”的飞跃,数字化技术则为此提供了制度和技术两方面的保证。协同共治的平台让服务更具包容性,线上线下融合的服务渠道,既保留一网通办的便捷,也保障线下窗口的兜底,确保不同群体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办事方式。这种以用户体验为核心、以数据为纽带、以协同为支撑的治理生态。 从“能办事”走向“好办事”,数字化赋能不仅提高了行政效能,也改变了政府与群众之间的关系。伴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深入,政务服务一定会朝着“高效办成一类事”的方向前进,让每个群众在数字化时代都能感受到政务服务的质感和温度,切实践行“政务服务为人民”的初心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