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为农村基层工作注入清流。对奋战在一线的农村青年干部而言,这一规定通过文件精简提质释放工作精力、会议管控增效腾出落实时间、考核规范优化激发干事热情,成为他们扎根乡村、服务群众的有力支撑。 文件精简提质,让青年干部从“文山”中抽身聚焦民生。《若干规定》明确严控文件数量、提升文件质量,彻底打破过去“文件堆成山,实效看不见”的困境。以往青年干部常陷入“白天收文、晚上改文”的循环,面对冗长且指导性薄弱的文件,耗费大量精力却难见工作成效。如今文件更精炼、指向更明确,青年干部得以跳出案头束缚,带着政策要点走进田间地头,在与村民拉家常中摸清需求,让政策落实更接地气。 会议管控增效,让青年干部从“会海”中脱身推动实践。《若干规定》对会议数量、规模的严格把控,终结了“一天三会场,会后没方向”的低效状态。过去重复召开、内容重叠的会议,让青年干部疲于参会记录,却无暇将会议精神转化为具体行动。现在会议更精简、目标更清晰,青年干部能把节省的时间用在办实事上:推动产业发展时,实地考察适宜的种植养殖项目;改善人居环境时,牵头组织村民清理房前屋后;解决矛盾纠纷时,上门倾听双方诉求,用实际行动让乡村发展更有活力。 考核规范优化,让青年干部从“迎检”中松绑深耕实干。《若干规定》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摒弃了“材料论英雄,台账定优劣”的片面标准。以往各类督查检查接踵而至,青年干部常把精力放在“补记录、整台账”上,难以沉下心来解决实际问题。如今考核更重实绩、更贴民心,青年干部得以专注于为民办实事:或是牵头修建通村道路,解决村民出行难题;或是完善农田水利设施,保障粮食生产;或是推广农业新技术,帮助村民增产增收。这种以实绩为导向的考核,让青年干部干事更有劲头,也让乡村振兴的根基更加牢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