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剑,中央八项规定自颁布实施以来,其作为我党作风建设的“第一刀”,深刻重塑了党内政治生态,其清朗之风如利刃破冰,于无声处响惊雷,赢得全党全社会高度认同。当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组织部门必须带头在思想认识上再深化、在学习教育上再发力,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决心,不断将八项规定精神推向深入,使其成为党员干部思想自觉、行动自觉的坚固基石,成为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坚实保障。 深化认识,筑牢思想根基。 八项规定绝非一时之策,而是关乎党的执政根基、关乎事业兴衰成败的治本之策。现实中,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稍有不慎便可能如“破窗效应”般回潮蔓延。组织部门应始终将八项规定精神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必修课”和“常修课”,不仅要阐释其具体条文,更要深刻揭示其蕴含的自我革命精神、人民至上立场和求真务实作风。通过系统学习、典型案例剖析、专题研讨等多种形式,引导党员干部从关乎党心民心向背、关乎事业兴衰成败的战略高度来审视其极端重要性,彻底摒弃“一阵风”的错误认识,不断增强落实的思想自觉与政治定力。 紧抓关键,强化制度约束。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八项规定精神的真正落地生根,离不开强有力的组织推动与制度保障。组织部门必须强化“紧箍咒”意识,将八项规定要求深度融入干部选拔任用、日常管理监督、考核评价等各环节。在考察识别干部时,必须将作风表现作为硬指标、铁标尺;在干部日常管理中,要敢于较真碰硬,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咬耳扯袖”,让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在评优评先、选拔任用中,坚决实行违反八项规定精神“一票否决”。唯有将制度的笼子扎得更紧更密,使纪律成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方能确保八项规定精神在实践中不走样、不变形。 融入实践,彰显为民实效。 检验学习教育成效的最终“试金石”,在于能否将八项规定精神内化为服务人民、推动发展的具体行动。组织部门要引导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改进作风的最终落脚点是更好践行党的宗旨、服务人民群众。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新表现新变种,力戒学习教育中的“空对空”、“走过场”,鼓励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一线,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把精力用在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上。要将落实八项规定精神的成果,切实转化为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实际行动,转化为攻坚克难、担当作为的过硬作风,最终体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生动实践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