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92岁的游本昌在党旗下举起右拳,颤抖的声线却迸发出穿透时空的力量:“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这一刻,不仅是一位老艺术家的信仰归宿,更是一代代中国人与党同心同德的生动缩影。从16岁目睹上海解放的震撼,到92岁庄严宣誓入党,游本昌用七十余载的坚守与追寻,为当代人诠释了何为“信仰如磐,初心如炬”。 一、信仰的种子,在历史长河中生根
1949年5月27日,16岁的游本昌推开上海弄堂的木门,目睹了 解放军战士席地而眠、秋毫无犯的场景。当战士坚持为打开水付钱时,少年心中那颗被帝国主义铁蹄与国民政府腐败碾压的种子,在人民军队严明的纪律中破土而出。这种震撼并非转瞬即逝的感动——新中国成立后,正是人民助学金资助他考入上海戏剧学院,让他从战火中走出的孤儿成长为新中国首批专业演员。党给予的不仅是物质支持,更在精神层面塑造了他“以文艺化导人心”的价值观。从艺70余年,他始终以“济世为公”的济公精神为底色,用角色传递真善美,这正是对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朴素回应。 二、高龄入党:纯粹信仰的当代启示
游本昌的入党之路堪称“世纪长跑”。从少年时期埋下信仰种子, 到91岁郑重提交21页手写入党申请书,这期间他始终以“不够资格” 的谦卑审视自我。在出演济公前,他甘当79个无名配角,将每个小角色都当作“主角”打磨;80岁参演《繁花》,他每天工作十小时,为每场戏设计多套表演方案。这种对艺术的极致追求,本质上是对入党誓词的提前践行——他用自己的方式证明:真正的共产党人,从不因年龄增长而降低标准,反而会在时光沉淀中愈发坚定。 三、信仰的力量:跨越时代的生命共鸣
游本昌的入党故事,恰似一面棱镜,折射出中国共产党跨越世纪 的蓬勃生命力。从102岁入党的王运梅,到96岁宣誓的林建德,再到73岁入党的邓初民,这些高龄党员用人生长卷证明:党的理论不是空中楼阁,而是深深扎根中国大地的实践哲学;党的宗旨不是空洞口号,而是融入民族血脉的精神基因。当游本昌说“人生如登山,只要还有劲儿就该继续前进”时,他不仅是在总结自己的人生哲学,更是在为当代青年提供精神坐标——在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浪潮中,在资源型经济转型的攻坚期,每个奋斗者都需要这种“时刻准备着”的姿态,都需要将个体命运融入时代洪流的担当。 九旬入党,不是生命的终点,而是信仰的新起点。游本昌用一生证明:真正的共产党人,永远是“进行时”。当他的故事与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的实践、与千万党员在各自岗位上的默默奉献交织在一起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政党的生机勃勃,更是一个民族在信仰引领下走向复兴的壮阔图景。这或许就是这位九旬老人留给时代最珍贵的启示:信仰之光,永远照亮前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