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通过深入学习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石泰峰在甘肃舟曲调研时的讲话精神,结合基层党建工作实际,我对新时代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要求与实践路径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此次调研突出强调,必须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作为首要任务,坚定不移拥护“两个确立”、践行“两个维护”,始终以严的标准推动作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 实践表明,坚持问题导向是作风建设的关键抓手。调研中明确提出,要统筹推进“学查改”一体化,领导班子需带头剖析问题根源,以“见人见事见思想”的深度检视推动整改。尤其在基层治理中,需聚焦违规吃喝、侵害群众利益等突出问题,强化集中整治与追责问责,确保纪律刚性约束。同时,注重分层分类施策,针对不同层级、领域干部的特点精准施教,例如强化新提拔干部、年轻干部的思想淬炼,推动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破解“小马拉大车”等基层难题的实际效能。 个人体会最深的是作风建设与乡村振兴的有机统一。石泰峰同志指出,要深化党建对乡村全面振兴的引领作用,将纠“四风”向基层延伸,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这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服务群众宗旨,以整顿形式主义为抓手减负增效,建强村党组织政治功能,为基层治理注入持久动力。今后工作中,我将以此次学习为契机,强化理论联系实际,自觉对标查改问题,为高质量发展筑牢思想根基和行动保障。 作为扎根社区的基层工作者,深刻体会到民心向背在坊巷院落间留下的印记。社区修缮工程招标时递来的礼品卡,调解纠纷后当事人送来的土特产,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时经营者的"贴心建议",这些看似细小的往来实则是检验初心的试金石。我们既要在旧改拆违的攻坚现场挺在前头,更要在群众家门前的烟火气里守得住清贫。 廉洁自律从来不是抽象的概念。东街孤寡老人每周两次的送药服务准时兑现,西巷餐饮油烟扰民处置周期缩短到三天,社区少年宫的暑期公益托管班覆盖到双职工家庭……桩桩件件的"小善"构筑起群众信任的根基。反之,个别干部在便民服务窗口拖延推诿,在民生项目验收时敷衍潦草,这些看似不触及红线的"小恶"正悄然蚕食着政府公信力。 家风建设在基层治理中有着特殊分量。基层干部既要当片区群众的"当家人",更要做好自己家庭的"顶梁柱"。曾经见证过同事因家属参与社区工程承包而受到处分,也从老党员的家训中读到"公家油灯不点私烛"的智慧。我们要求网格员定期走访五保户,同样应当主动向家人讲述独居老人的困顿,将为民情怀融入家庭教育。 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建设时,有位老教师的话令人深思:"当年粉笔灰沾满袖口不以为意,如今见到洗手盆漏水却不换零件就心慌。"这种将群众冷暖内化为自我约束的自觉,正是作风建设最生动的注脚。基层工作者的价值,不仅体现在整洁的背街小巷和红火的社区剧场,更凝结在群众递来的一杯凉茶时舒展的眉头里。惟有常怀赤子之心,方能在熙攘市井中永葆清白本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