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鲜明标志,是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具体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必须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对于国有建筑企业而言,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仅是政治任务,更是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建筑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其作风问题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和社会形象。因此,国有建筑企业必须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以优良党风引领企业风尚,为行业健康发展注入持久动力。国有建筑企业具有资金密集、资源集中、项目分散等特点,容易成为“四风”问题和腐败现象的高发领域。从近年来查处的案例来看,一些企业在招投标、物资采购、工程分包等环节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甚至出现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不仅损害了企业形象,也影响了工程质量和经济效益。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企业指明了方向:必须从严管理、从细抓起,以铁的纪律和硬的作风保障企业行稳致远。 以上率下,强化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国有建筑企业的领导干部是作风建设的“关键少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己不正,焉能正人”。企业领导班子必须带头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杜绝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例如,三公经费使用方面,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树立节俭务实的榜样。同时,企业应建立健全监督机制,通过内部审计、群众监督等方式,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近年来,一些建筑企业通过开展“廉洁工程”创建活动,将作风建设与项目管理相结合,取得了显著成效。 聚焦问题,整治行业顽疾。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是国有建筑企业的顽瘴痼疾。有的企业重形式轻实效,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有的领导干部脱离实际,盲目追求政绩工程,导致资源浪费和质量隐患。针对这些问题,企业应坚持问题导向,从细节入手,例如精简会议流程、压缩文件篇幅、优化检查考核等。同时,要注重调查研究,领导干部应深入工地一线,了解基层员工的实际需求,切实解决他们的困难。只有将作风建设与生产经营紧密结合,才能避免“两张皮”现象。 长效治理,完善制度保障。作风建设不能仅靠一时整治,而需建立长效机制。国有建筑企业应结合行业特点,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融入企业规章制度。例如,在工程招投标中推行“阳光操作”,在物资采购中实行“比价招标”,在财务管理中严格预算控制。此外,企业还应加强廉洁文化建设,通过警示教育、专题培训等方式,增强员工的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 作风建设是国有建筑企业永恒的主题。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仅是纪律红线,更是企业健康发展的保障。通过以上率下、聚焦问题、长效治理,企业能够有效遏制“四风”问题,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当前,建筑行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社会对工程质量和企业诚信的要求越来越高。国有建筑企业唯有以优良作风为引领,才能赢得市场信任、提升核心竞争力。未来,国有建筑企业应继续深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将其作为推动企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一方面,要结合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提升管理效率和透明度;另一方面,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作风建设成果转化为惠民实效。例如,在乡村振兴、城市更新等国家战略中,企业应杜绝形象工程,真正把资金和资源用在刀刃上。只有如此,才能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锲而不舍,方能久久为功。国有建筑企业要以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镜,常照常新,以过硬作风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