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密切联系群众、巩固执政基础的关键环节。基层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最前沿,是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也是群众感受党风政风的直接窗口。在基层要将作风建设深入推进是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保障。 基层党员干部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其作风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和公信力。在基层开展作风建设学习,有助于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得到不折不扣的落实。通过学习,基层干部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人民至上”的理念,增强为民服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从而夯实党的执政根基。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作风建设的成效直接影响基层治理的效能。当前,一些基层单位仍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如“文山会海”“层层加码”“推诿扯皮”等现象,严重影响了政策执行效率。通过作风建设学习,基层干部可以深入剖析问题根源,强化责任担当,优化工作方式,提高办事效率。例如,学习“枫桥经验”“最多跑一次”等先进做法,推动基层治理向精细化、服务化方向发展,使群众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基层干部的工作作风直接影响群众的切身利益。如果干部作风漂浮、脱离群众,就容易导致政策执行偏差,损害群众利益。相反,如果干部能够深入群众、倾听民声,就能更好地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作风建设学习能够帮助基层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摒弃“唯上不唯实”的错误倾向,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例如,通过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基层干部能够更加主动地走访群众、了解需求,推动民生问题的解决,从而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作风建设学习能够强化基层党员干部的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通过学习党纪法规、典型案例警示教育等方式,基层干部能够更加清醒地认识到“红线”和“底线”,自觉抵制不正之风,营造风清气正的基层政治生态。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基层作风建设学习是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工作。只有持之以恒地加强作风建设,才能使基层党员干部始终保持优良作风,更好地服务群众、推动发展。推动学习教育层层落实、步步深入,确保学有质量、查有力度、改有成效,定能焕发作风建设新气象,激发干事创业新作为,不断赢得人民群众信任拥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