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如同一记重锤,再次敲响了厉行节约的警钟。在当下,这一修订意义非凡,它以与时俱进的姿态,完善了多项规定,为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拧紧了制度螺栓,也为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深化纠治 “四风” 注入了强大动力。 新时代以来,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引领下,“舌尖上的浪费”“会所中的歪风”“车轮上的铺张” 等问题得到集中整治,群众深恶痛绝的一批作风顽疾被有效铲除。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尽管党中央三令五申,个别党政机关大手大脚、奢侈浪费现象仍时有发生,一些党员干部顶风违纪、隐形变异的 “四风” 问题屡禁不止。在这种背景下,继续大力提倡勤俭节约,既是防范 “四风” 问题反弹回潮、隐形变异的必然选择,也是把好传统带进新征程、将好作风弘扬在新时代的主动作为。 为贯彻落实《条例》要求,党政机关需多管齐下。首先,应严格抓好过紧日子各项制度落实,勤俭办一切事业。从严从简、精打细算,强化约束、严控支出,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腾出更多资金用于发展所需、民生所盼。例如,一些地方政府削减了不必要的行政开支,将资金投入到老旧小区改造、乡村道路建设等民生项目中,切实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其次,要切实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在制定发展规划、出台政策措施、决定重大事项时,力戒大手大脚、寅吃卯粮,不搞劳民伤财的 “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某地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原本计划建设一座豪华的地标性建筑,但经过充分调研和论证后,发现该项目不仅耗费巨大资金,而且实际使用价值有限,于是果断取消,转而将资金用于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认可。 再者,要狠刹铺张浪费歪风邪气。结合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格落实节约规定,坚决防治和纠正政务服务中的 “面子工程”。对于在节庆展会论坛、运动会、赛会等活动中互相攀比、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行为,要坚决予以制止。一些地方在举办文化活动时,摒弃了以往追求华丽场面的做法,注重活动的文化内涵和群众参与度,以简约的形式办出了精彩的活动。 最后,要扎实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推动各级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深刻领会《条例》精神,树立节约观念、俭朴意识,节约集约使用资金资源,带头开展粮食节约行动,坚决杜绝各种资金资源浪费。同时,建立健全反浪费监督检查机制,加大监督力度,强化责任落实。通过审计结果公开、巡视监督联动等机制,形成 “节约者受益、浪费者担责” 的鲜明导向,鼓励群众监督举报违规行为,支持媒体曝光典型案例,构建党政机关与社会力量的节约共同体。 新修订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为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各级党政机关应积极行动起来,让节约成为一种习惯,让节俭成为一种风尚,以优良党风政风引领社风民风,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浓厚氛围,为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