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规定》引发广泛关注。这一规定虽聚焦农村基层干部,但其中蕴含的廉洁理念与工作准则,对社区工作同样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社区作为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社区干部的廉洁履职直接关系到居民的切身利益和社区的和谐稳定,我们应以此规定为鉴,筑牢社区工作廉洁防线。 坚定信念,以人民为中心 《规定》强调农村基层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社区干部同样肩负着服务居民的重任,必须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实际工作中,社区干部要深入了解居民的需求和诉求,将居民的冷暖放在心上。例如,在处理社区事务时,不能只考虑形式和流程,而要真正关注居民的实际困难。像一些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社区干部要积极协调各方资源,确保改造工程真正惠及居民,而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敷衍了事。只有把居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才能赢得居民的信任和支持,为社区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弘扬作风,勇于担当作为 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求真务实、勇于担当,是《规定》对农村基层干部的要求。社区干部在面对复杂多样的社区问题时,更应具备这种精神。社区工作往往琐碎而繁杂,涉及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环境卫生、邻里纠纷、公共设施维护等。社区干部不能遇到问题就退缩,而要主动作为,积极寻找解决办法。比如,在处理邻里纠纷时,不能简单地一推了之,而是要深入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耐心倾听双方的意见,通过沟通和协商,化解矛盾,促进邻里和谐。同时,社区干部要敢于创新工作方法,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严守纪律,自觉接受监督 严格遵守党章党规党纪和法律法规,清正廉洁、规范履职,自觉接受监督,是社区干部必须坚守的底线。社区干部手中虽没有太大的权力,但在一些涉及居民利益的事务上,如低保申请、困难补助发放等,也面临着各种诱惑。因此,社区干部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严格遵守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做到公私分明、廉洁奉公。同时,要自觉接受居民的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例如,社区可以定期公开财务收支情况、重大事项决策过程等信息,让居民了解社区工作的开展情况,增强居民对社区干部的信任。 践行价值观,引领文明风尚 带头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是《规定》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期望。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单元,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社区干部要以身作则,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志愿服务等,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比如,组织开展文明家庭评选、道德模范宣传等活动,弘扬正能量,营造良好的社区氛围。同时,要积极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反对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不良风气,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规定》为社区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指导。社区干部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学习领会规定精神,将其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只有这样,才能筑牢社区工作廉洁防线,打造风清气正的社区环境,为居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让我们携手共进,以廉洁之风推动社区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