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基层党建"红色堡垒" 激活社会治理"神经末梢" 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在新时代的浩荡春风里,基层党建犹如参天大树的根系,深深扎入社会治理的沃土,不断汲取群众智慧的养分。从革命战争年代的"支部建在连上",到新时代的"网格化党建",中国共产党始终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基层组织建设。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激活基层党建这个"神经末梢",需要以更开阔的视野、更务实的举措,让党的旗帜在基层阵地高高飘扬。 一、深耕组织建设"责任田",夯实基层治理根基 北京市朝阳区某社区通过"党建+网格"模式,将党支部建在楼栋里,党员责任区覆盖每个单元,形成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的治理格局。这个案例折射出组织建设的关键作用:只有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坚强战斗堡垒,才能为基层治理提供坚实保障。浙江推行"红色根脉强基工程",建立党员责任岗5.2万个,覆盖全省所有行政村,使基层党组织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心骨"。这启示我们,必须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选优配强"领头雁"队伍,让每个党支部都成为群众的"定盘星"。 二、架起服务群众"连心桥",凝聚基层治理合力 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战役中,武汉市某社区"党员突击队"24小时值守,为群众配送物资、解决困难,用血肉之躯筑起"红色防线"。这种鱼水情深的党群关系,正是基层党建的生动写照。重庆实施"民生服务十件实事"工程,通过党员认领"微心愿"、建立"红色代办点"等方式,累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2万余件。这些实践告诉我们,基层党建的活力源自服务群众的温度,必须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根本标准,让党心民心同频共振。 三、激活改革创新"动力源",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深圳市南山区率先开发"智慧党建云平台",整合党务管理、党员教育、志愿服务等功能,实现党建工作"一网通办"。这种创新探索将传统党建优势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使组织生活参与率提升40%。江苏苏州工业园区推行"党建+产业链"模式,在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建立联合党委,助力产业集群发展。这些创新实践证明,基层党建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善用数字化手段,打造开放共享的党建生态圈。 基层党建是治国安邦的"压舱石",是密切党群关系的"连心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持续推动基层党建提质增效。让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教育党员的学校、团结群众的核心、攻坚克难的堡垒,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续写新时代基层党建的壮丽篇章。这既是历史的传承,更是时代的呼唤;既是庄严的承诺,更是奋进的号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