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提升党建引领在社区治理中的效能,不断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构建和谐有序、充满活力的社区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 一、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定期开展主题教育活动,通过集中学习、专题研讨、个人自学等方式,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党员头脑,增强党员的党性修养和宗旨意识,使其深刻领悟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重要意义,自觉投身到社区工作中。 组织党员参加社区治理相关的业务培训,包括政策法规解读、社区工作方法与技巧、矛盾纠纷调解等内容,提高党员在社区治理中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使党员能够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根据社区规模、人口数量、地域范围以及党员分布等情况,打破传统党组织设置模式,探索建立更加灵活、高效的党组织架构。加强对社区内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志愿服务组织等新兴领域的党组织建设,通过单独组建、联合组建、挂靠组建等方式,扩大党组织在社区的覆盖面,将各类组织和群体紧密团结在党组织周围,共同参与社区治理。 加强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之间的沟通协作,建立健全班子议事规则、决策程序等制度,定期召开班子会议,共同研究社区重大事项、解决社区治理难题,形成工作合力。同时,加强对班子成员的考核评价,激励其积极履行职责,提高班子整体战斗力。 二、完善党建引领机制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加强社区党组织与驻区单位党组织、周边社区党组织之间的沟通协作,建立健全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共建共享机制等,共同商讨区域内的党建任务、社区治理问题,整合各方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明确社区党组织、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等多元主体在社区治理中的职责和权利,建立健全协同工作机制,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相互配合的社区治理格局。 搭建多样化的民主参与平台,如社区议事会、居民代表大会、民意调查、网上论坛等,广泛征求居民对社区治理的意见和建议,让居民充分表达自己的诉求和意愿,保障居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制定完善的民主参与程序和规则,明确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方式、途径、流程以及反馈机制,确保居民参与有序、有效。在涉及社区重大事项决策时,严格按照提议、协商、公示、审议、表决等程序进行,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加强社区党组织内部监督,建立健全党务公开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述职述廉制度等,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确保其廉洁自律、公正履职。 引入居民监督、社会监督等外部监督力量,建立居民监督委员会、聘请社会监督员等,对社区党组织的工作进行监督评价。同时,将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工作情况纳入社区党组织绩效考核体系,建立健全考核指标体系,加强对考核结果的运用,激励社区党组织不断提高党建引领社区治理能力。 三、创新党建引领方式深入挖掘社区的历史文化、地域特色、资源优势等,将其与党建工作相结合,打造具有社区特色的党建品牌。以社区历史文化传承为主题,开展“红色文化进社区”活动;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切入点,打造“绿色家园”党建品牌等,通过特色党建品牌的创建,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党建活动,如主题党日活动、志愿服务活动、文化体育活动等,将党建活动与社区治理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寓教于乐、党群共建。组织党员志愿者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志愿服务活动,既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又营造了良好的社区风尚。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能够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激发多元主体的参与活力,推动社区治理迈向新高度,实现社区的和谐、稳定与繁荣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