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以钉钉子精神纠治“四风”,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保障。在实践中,基层单位应当深刻把握钉钉子精神的内涵,持之以恒地推进作风建设,不断进行自我革命,做好现代化发展的“钉子”。 钉钉子精神,是一种稳扎稳打、锲而不舍的精神状态。作为基层工作者,我们要在日常工作中,面对群众工作就要全力以赴,久久为功,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推进。而在面对“四风”问题和作风建设上,我们就要发扬“钉钉子”精神,将作风问题的顽固性、反复性遏制在摇篮里,将措施落实取得实效。 在基层纠治“四风”的实践中,必须做到“严字当头,一严到底”。 首先,要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紧盯享乐奢靡问题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露头就打,绝不姑息。通过观看教育警示片、听取专题讲座等方式,以案为鉴,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其次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将作风建设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完善作风建设相关规章制度,明确责任主体、工作标准和考核奖惩措施,确保作风建设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最后为确保长效化,要强化监督执纪,深化教育引导。切实履行监督责任,加强对作风建设的监督检查。同时,要加强对作风建设的日常监督,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要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党性党风党纪教育。通过开展专题学习、警示教育等活动,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 作为基层,以钉钉子精神纠治“四风”、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不仅有助于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高执政能力,更是将优良的党风政风成为社会风气的引领和示范。通过加强作风建设,可以带动社风民风的好转,形成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这将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政治保障和社会环境支持。 总之,我们要以钉钉子精神纠治“四风”、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在实践中进行自我革命,不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