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作风建设在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中的根本性地位。身处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上海基层党员干部更需以“永远吹冲锋号”的政治清醒,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重要论述中汲取精神养分,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破除积弊,让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在新时代焕发璀璨光芒。 以“刮骨疗毒”的魄力祛除作风顽疾。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面对形式主义“新变种”、官僚主义“软钉子”等沉疴痼疾,必须发扬“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斗争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基层干部当以“排头兵、先行者”的担当,建立作风建设“负面清单”制度,对“躺平式”不作为、“装样子”假落实等病灶靶向施治。 以“人民至上”的情怀滋养初心使命。“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饱含深情的论断,为作风建设标注了价值坐标。面对群众“急难愁盼”,必须摒弃“会议室里定政策、文件堆里找答案”的衙门作风。正如总书记所嘱托:“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党员干部要带着政策下网格、揣着问题走弄堂,在石库门里弄的烟火气中破解加装电梯、停车改造等治理难题,用实际行动诠释“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赤子情怀,让作风建设成果可感可知、可触可及。 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构建长效机制。“作风建设必须抓常、抓细、抓长。”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指明了标本兼治的方法论。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徐汇区创设的“作风建设观察员”制度,聘请老党员、老劳模担任“啄木鸟”,对窗口服务、民生工程开展常态化监督,要群众满意度转化为干部考核“硬指标”,贯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的实践。这些举措印证了总书记“制度优势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的科学论断,为作风建设注入持久动力。 “打铁必须自身硬。”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基层党员干部当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和坚定,在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中永葆政治本色。要牢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政治嘱托,把改进作风与提升治理效能深度融合,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续写“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壮丽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