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时强调,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支撑作用 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生动局面。人才是最为关键的要素,宛如种子之于土壤,决定着发展的未来走向。各级党组织肩负着引领乡村发展的重任,当以精心筛选、优质培育、优厚对待的方式,汇聚各方人才,激活科技人才引擎。一、筑巢引凤,构建全球人才强磁场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一方面,要拓宽人才引进渠道,打破地域、身份、学历等限制,广泛吸引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积极对接高校、科研机构,吸引高校毕业生、专业技术人才带着知识和技术下乡,为乡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理念,并积极鼓励外出务工经商人员、退伍军人等返乡创业;另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通过提供创业扶持资金、税收优惠政策、住房保障等方式,降低人才投身乡村的创业门槛和生活成本,让他们能够安心在乡村施展才华,并对在乡村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表彰和奖励,提高他们的社会荣誉感和获得感,吸引更多人才踊跃投身乡村振兴事业,真正让乡村成为人才汇聚的“强磁场”。 二、精耕育苗,锻造战略人才生力军“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乡村振兴需要一批批素质高、能力强、留得住的本土人才,他们如同茁壮成长的“参天木”,是乡村发展的坚实支撑。因此,要注重本土人才的培育,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一方面,要针对不同类型的人才,制定差异化的培养方案。对于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农业生产技能和科学素养;对于乡村创业人才,提供创业指导、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方面的课程,帮助他们提升创业能力和企业管理水平;另一方面,要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线上,通过网络课程、直播讲座等形式,让人才能够随时随地学习最新的知识和技术;在线下,组织专家学者深入乡村开展实地培训、现场指导,让人才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并建立人才成长档案,跟踪记录人才的学习和发展情况,根据他们的成长阶段和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指导,真正让本土人才成为乡村振兴的“中流砥柱”。 三、雨润心田,营造近悦远来生态圈“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关键。因此,要为乡村人才打造一个温馨舒适、充满机遇的“暖港湾”,真正让他们能够安心工作、舒心生活。一方面,要加大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乡村的交通、水电、通信等条件,完善乡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让人才在乡村也能享受到优质的公共服务,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要优化乡村人才发展的制度环境,建立健全人才服务机制,简化人才办事流程,为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务,提高办事效率;加强对人才的关心关爱,定期走访慰问人才,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及时解决他们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营造尊重人才、爱护人才的浓厚氛围,真正让人才在乡村感受到尊重和认可,并搭建人才发展平台,鼓励人才参与产业发展、文化建设等各项工作,让他们在实践中实现自身价值,真正让乡村成为人才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