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于近日看望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深刻阐明了教育发展对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他强调,新时代新征程,必须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需求,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 一、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中,更好发挥教育支撑作用,必须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总书记在联组会上强调,“我们要培养的首先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的人”。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智育过程中提升学生文明素养、在体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责任感、在美育过程中启示学生更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帮助学生培养勤俭节约意识……德育无处不在、贯穿其中,需要教育工作者发挥创造性,“如盐入水”,更好地将德育渗透到教育全过程。 二、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中,更好发挥教育支撑作用,必须推动实现科技自主创新和人才自主培养良性互动。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学技术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教育在三者关系中的关键地位、基础作用尤为凸显。 找到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良性循环方法、举措,构建三者协同发展的创新生态,以科技现代化支撑中国式现代化,以人才优势赢得发展优势,方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保障。这些年来,从“嫦娥”探月追逐星辰大海,到国产机器人惊艳全球,再到国产人工智能大模型横空出示,一大批年轻科技人才脱颖而出,由中青年组成的团队正在挑起中国科技事业进步的大梁。实践证明,打通科研成果从高校实验室到市场的“最后一公里”,推动高校科研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科技创新之花才能结出新质生产力之果。 打造校企地联合创新平台,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能,让实验室的奇思妙想与产业需求碰撞出璀璨火花。 三、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中,更好发挥教育支撑作用,要求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滴水不成海,独木难成林。” 朝着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目标扎实前进,必须凝聚起全党全社会的强大合力。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作为专章阐述并一体部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 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需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完善科教协同育人机制,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培养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人才队伍,才能厚植未来发展的竞争优势。 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有各项事业发展的广阔舞台,完全能够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我们要坚定信心和决心,付诸努力和行动,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 深入学习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讲话精神的过程中,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要更好支持参与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为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贡献智慧和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