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教育科技人才改革的三个“地位”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时强调: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支撑作用,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生动局面。从DeepSeek的火爆出圈,到春晚舞台上的智能机器人,再到国产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火遍全球……这个春天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深化教育科技人才改革,对开辟发展新领域,塑造发展新动能至关重要。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教育、科技、人才的战略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三者相互作用、相互支撑,缺一不可,只有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一体统筹推进,增强系统观念,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才能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之路。 我们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突出教育的先导性地位。百年大计,教育为先。我们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统筹推进党员教育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改革,围绕成为科技创新策源地和人才培养主阵地,推动党员教育理念、体系、制度、评价、治理等变革。完善立德树人机制,推进党员思想教育课程的一体化改革创新,健全全面发展培养体系。优化党员教育布局和改革,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党员教育培训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 我们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突出科技的战略性地位。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我们要优化党建资源配置,完善党员队伍激励机制,把科技创新融于党建之中,实现发展高质量教育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有机结合。同时,我们也要优化重大科技创新组织机制,统筹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力量、要素配置、人才队伍体系化、制度化、规范化,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强化党员队伍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 我们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突出人才的根本性地位。加快建设党员队伍战略人才力量,实施更加开放、更加积极、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完善人才自主培养机制,加快建设国家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吸引集聚人才平台。围绕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打造一支宏大的创新人才队伍。当前,部分人才发展机制运行仍存在障碍,制约着人才的成长与发展。深化改革,就要敢于向体制机制顽疾“开刀”。打破人才评价中的各类倾向,建立以创新质量、能力、实效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让真正能力强、有实绩的人才脱颖而出,为党建工作出一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