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充分肯定新时代以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取得的成效,深刻分析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强调:“要坚决澄清各种错误认识,廓清思想迷雾,进一步坚定反腐败斗争的决心和信心。” 腐败,如同社会的毒瘤,侵蚀着国家的肌体,破坏着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它不仅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还阻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甚至威胁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因此,反腐败斗争是任何国家和社会都无法回避的重要课题。目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仍然严峻复杂,铲除腐败滋生土壤和条件任务仍然艰巨繁重。存在对形势还有一些错误的判断和认知,腐败存量尚未清除,增量还在持续发生。因此,要根治腐败,必须从制度、文化、监督等多个层面入手,形成全方位的治理体系,拨开思想迷雾,进一步凝聚共识、增强行动自觉。 要始终坚持“严”的主基调。反腐败斗争必须坚持“严”字当头,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对腐败行为零容忍。对于党员干部而言,面对各种诱惑、围猎,要多想一想我们党为之奋斗的革命理想,想一想无数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辈,想一想党和人民在自己心中的分量,想一想贪污腐败的后果和危害,想一想世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不同命运。从思想上正本清源、激浊扬清,才能真正稳得住、守得住,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实施“严”的措施。监督是反腐败重要手段措施,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特别是要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将“严”的氛围进行到底。要加强教育,提升道德水平。提升公职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廉洁从政的文化氛围,让廉洁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这句话深刻揭示了反腐败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党必须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坚定不移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只有这样,党才能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迎来更加光明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