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在京召开,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提供了明确的行动指南,彰显了党中央对基层工作的深切关怀,更体现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 形式主义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拦路虎”,是基层工作的“绊脚石”,让基层干部深陷文山会海,疲于应付各种检查考核,束缚了基层干部的手脚,削弱了基层的服务能力和治理效能。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就要紧盯突出问题一抓到底,把基层的“痛点”作为整治的“靶点”。 精简文件会议,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机制。基层工作直面千家万户,内容纷繁复杂,每一项任务、决策都紧密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文山会海有如沉重的枷锁般束缚住了基层工作者的手脚,消耗了他们宝贵的时间和精力,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多头、重复的考核检查更是让基层工作者不堪重负。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勇于革新,坚决剔除那些不必要的文件和会议,让基层工作者得以解脱,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深入群众,倾听民声、了解民意、解决民困。同时,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且高效的督查检查考核机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边界,避免交叉重复,切实减轻基层负担。要充分发挥考核的激励作用,让优秀者得到应有的表彰和重用,让懈怠者受到应有的批评和处理。 整治“三大工程”,引导基层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整治“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是提升政府效能、促进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举措。这些工程追求表面光鲜和短期效应,忽视了实际的社会效益和民众需求,导致公共资源的极大浪费。要通过强化制度约束、加强监督检查、推动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建立问责机制等措施,有效遏制这些华而不实、浪费资源的现象。同时,要引导基层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将心思和精力投入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福祉的实际工作中,努力将实际工作转化为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以这次会议为契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问题为导向,积极落实整治,通过精简文件会议、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整治“三大工程”等举措,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创新工作机制,优化工作流程,让基层工作者能够轻装上阵,更好地服务群众、推动发展。广大基层干部要以更加奋发有为的姿态,坚定实干兴邦的信念,自觉将会议精神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动力。 作者:陈传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