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民营经济正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在党中央“一以贯之支持民营经济”的坚定方针下,民营企业已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从政策护航到市场活力释放,从科技突破到全球化布局,民营经济的广阔前景与企业家精神交相辉映,共同绘就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画卷。 一、政策护航:法治化与制度化为民企注入强心剂 近年来,国家持续释放支持民营经济的政策强音。2025年2月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中央再次强调“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不会变”,并提出通过立法保障民企权益,加快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这一法律将明确市场准入、产权保护、公平竞争等核心议题,从制度层面为民企消除后顾之忧。同时,国家发改委新设的民营经济发展局,以及地方政府“新春第一会”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均彰显了政策落实的力度与决心。 针对长期困扰民企的融资难、拖欠账款等问题,政府明确提出“集中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并压实地方政府解决欠款责任,以法治手段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此外,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向民企开放,进一步拓宽了投资空间,为民企参与国家重大技术攻关提供舞台。 二、创新驱动:科技赋能开启民企“大显身手”新时代 民营企业正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2024年数据显示,民企贡献了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在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领域表现尤为突出。比亚迪的高阶智驾系统、宇树科技的仿生机器人、深度求索的AI大模型等创新成果,不仅引领产业变革,更在全球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为民营企业提供了新赛道。国家鼓励民企整合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推动传统产业“新质化”转型。例如,宁德时代通过绿色储能技术革新,助力能源结构优化;华为、小米依托消费电子生态,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场景。这种“纵向突破+横向协同”的创新模式,正推动民企从“跟随者”向“引领者”跃升。 三、未来展望:民营经济与中国式现代化同频共振 展望未来,民营经济将继续扮演“五六七八九”角色(贡献50%税收、60%GDP、70%技术创新、80%就业、90%企业数量),其健康发展是经济行稳致远的压舱石。随着《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出台、新质生产力的全面赋能,民企将在高端制造、数字经济、绿色转型等领域释放更大潜能。 2025年,既是民营经济政策红利的深化之年,也是企业创新能力的检验之年。在政策、市场、技术的三重驱动下,中国民营企业家必将以“爱拼会赢”的精气神,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注入不竭动力!
严凌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