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减负:聚焦“形式主义”,深化改革 在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基层负担过重的问题愈发突出,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严格执行《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聚焦重点任务,通过深化标本兼治、综合施策,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整治工作成效。 首先,必须明确整治形式主义的必要性。形式主义作为一种工作作风,往往表现为重表面、轻实质,导致基层工作人员在繁复的文书工作和无效的会议中浪费大量时间与精力。这不仅未能推动实际问题的解决,反而增加了基层的负担,降低了执行力和效率。因此,遏制形式主义,减轻基层负担,已成为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的迫切需求。 严格执行《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具体措施上,首先要紧紧围绕重点任务,明确工作目标,确保基层干部将精力投入到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上。通过设定明确的工作标准,消除那些与实际工作无关的形式化环节,切实减轻基层负担,让基层干部能够聚焦于民生、经济等重要领域的实际工作,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 其次,深化标本兼治、综合施策,是整治形式主义的重要策略。所谓标本兼治,就是要从根本上查找形式主义产生的根源,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比如,在干部考核中,减少对纸面工作量的考量,更注重对实际成效的评价。通过调整考核方式,将重心从形式转向实效,促使干部在工作中注重实质内容而非表面文章。 在综合施策方面,各级政府应加强沟通与协作,形成合力。只有通过政策的统一制定、执行和监督,才能保障减负措施的真正落实。此外,政府还应加强对基层工作的指导与支持,帮助其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工作方案,避免一刀切的政策,使各项减负措施切实可行。 最后,要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整治工作成效,这不仅仅在于一时的措施落实,更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建立持续的监督机制。可以通过定期评估减负政策的实施效果,对效果显著的地区给予表彰与奖励,形成“减负就是提升效率”的良好社会氛围。与此同时,鼓励基层干部和群众进行监督和建议,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减负工作中,共同推动政策的改进。 总之,落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是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措施。通过聚焦重点任务,深化标本兼治、综合施策,我们不仅能够有效减轻基层压力,还能提升政府的服务效能,实现真正的为民服务。希望在未来的改革中,各级政府能够认真践行这一理念,让基层更有活力,为社会发展贡献新的动能。 金汇镇茂苑筹备组 邵馨婷 2025年2月1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