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主义是阻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隐形壁垒”,是基层工作的“沉重枷锁”。它不仅消耗了基层干部的大量精力,更削弱了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近日,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蔡奇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此次会议的召开,再次彰显了党中央对基层减负工作的高度重视以及对形式主义问题的零容忍态度。 一、深挖根源,直击形式主义之弊 形式主义的滋生,源于思想的偏差和政绩观的错位。部分干部将工作重心置于表面文章,热衷于“造势”而非“务实”,满足于“留痕”而非“留绩”。这种“只喊口号不抓落实,只做样子不办实事”的行为,看似忙碌,实则空洞,既浪费资源,又令基层干部疲于奔命。形式主义的背后,是官僚主义的“影子”——高高在上的姿态、脱离群众的作风,以及对基层实际的漠视。基层干部身处一线,直面群众,却在文山会海中耗费精力,难以深入群众、服务群众。这种“倒挂”工作模式,损害党群关系,削弱基层治理效能。对此,应深刻认识,形式主义不仅是作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它违背党的实事求是原则,背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只有深挖形式主义根源,才能从根本上铲除这一顽疾。 二、精准施策,破解基层负担之重 为基层减负,关键在于精准施策,找准问题“症结”。一方面,精简会议文件,减少不必要的“文来文往”和“会海奔波”。会议文件本是沟通协调、推动工作的手段,但过多则成负担。应倡导“短实新”文风会风,让会议文件回归本质功能,成为推动工作的“加速器”。另一方面,优化考核评价机制,杜绝“唯痕迹论”。基层工作复杂,考核评价应注重实效,注重过程与结果的统一。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引导基层干部聚焦实际工作,而非应付检查、制作台账。同时,强化基层干部培训与支持,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基层干部身处一线,面对复杂矛盾和问题,需具备过硬本领和扎实作风。通过培训赋能,掌握科学方法,提升解决问题能力,从根本上减轻负担,让基层干部在基层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 三、久久为功,筑牢基层治理之基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是持久战,需保持战略定力,久久为功。基层是党和国家事业根基,基层治理效能关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基层干部轻装上阵,才能更好地服务群众、推动发展。应以整治形式主义为契机,推动基层治理模式创新与变革。加强信息化建设,减少重复劳动;完善治理体系,提升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同时,建立健全长效机制,防止形式主义反弹。形式主义治理不能一蹴而就,需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完善制度。将整治形式主义措施制度化、常态化,为基层干部松绑减负,让他们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服务群众、推动发展事业。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形式主义整治之路虽长,但行则将至。当前,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关键时期,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不仅是优化基层治理的迫切需要,更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以坚定决心、务实作风,向形式主义宣战,为基层干部减负赋能。如此,才能让基层干部在新时代征程中轻装上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筑牢基层根基,汇聚磅礴力量。(作者:黄筱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