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jiangyq 于 2025-2-17 14:12 编辑
以“三剂良方”解基层减负难题
近日,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在京召开,再次将目光聚焦于基层减负这一关键议题。基层作为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其工作成效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长期存在,已成为基层工作的“绊脚石”。为基层减负是一场持久战,需要以坚定的决心、有力的行动和完善的机制,开出“三剂良方”,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开出“思想方”,拧紧减负“思想阀”。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唯有从思想根源杜绝形式主义的滋生,才能真正实现基层减负。党员干部应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刻领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摒弃功利主义、官僚主义思想,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把基层减负视为提升工作效能、服务人民群众的重要举措,从内心实现从“要我减”到“我要减”的转变,以坚定的思想信念为基层减负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开出“行动方”,拆除减负“拦路虎”。行动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针对基层反映强烈的形式主义问题,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整治。要精简文件会议,严格控制发文数量和会议规模,杜绝长篇大论,提倡开短会、讲短话,让基层干部从繁琐的文件和冗长的会议中解脱出来,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实际工作中。要规范督查检查考核,避免过度留痕和频繁检查,着重关注工作实绩和群众满意度,不单纯以材料、痕迹评判工作成效。要清理“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整合各类政务APP和工作群,减少不必要的信息报送和打卡任务,让基层干部摆脱“指尖负担”。 开出“机制方”,激活减负“动力源”。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是巩固基层减负成果的关键。要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把工作实效、群众口碑作为重要考核指标,激励干部真抓实干,杜绝形式主义作风。要规范人员借调机制,严格控制借调基层干部数量,保障基层工作力量,避免基层因人员不足而陷入工作困境。要明确职责清单机制,厘清各级各部门职责边界,避免权责不清、推诿扯皮现象,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通过完善机制,形成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的良好局面,为基层减负提供持久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