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反对形式主义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鲜明立场。从现实来看,形式主义已经成为各项政策落地的“拦路虎”。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紧盯形式主义这个“毒瘤”,持续发力、重拳整治,解决了突出问题,刹住了歪风邪气,基层党员干部有了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 厘清权责边界,理顺职责关系,为基层减压赋能。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然而基层治理实践中还存在“小马拉大车”的困境,一些基层干部感到不堪重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职责不清、边界不明。为基层减负就要着力破解基层权责不匹配等问题,进一步明晰应尽之责和应减之负。要加强权责清单管理,确定基层该承担的工作范围、职责事项,让基层干部履行职责有明确的依据和预期,避免因职责过重陷入疲于应付的境地。人按职责干,事按制度办,各方责任分明、各尽其力,基层干部才能轻装上阵,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抓落实。 减轻基层负担不是一日之功,要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更是靶向发力拿出了一系列实招硬招。要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持续深化拓展为基层减负工作成果,构建大数据下的智慧政务便民平台,实现政务信息的快速共享和流转,打通部门间的“数据壁垒”。检验为基层减负是否取得了扎实效果,关键在于有没有激发基层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用好考核“指挥棒”,强化考核成果转化运用,营造“优秀者优先、有为者有位”的干事氛围,激励倒逼基层干部用心用情服务群众,让基层减负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广大干部干出扎扎实实的业绩。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持续推进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要着力从思想上找根源、抓整改。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形式主义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各级党员干部要进一步树牢正确政绩观,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多做打基础、利长远、出实效、创实绩的事。各级党组织要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鲜明导向,积极营造有利于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