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层治理的广阔天地中,社区工作者是直面群众需求的关键力量。然而,长期以来,形式主义的阴霾却笼罩着基层工作,让社区工作者不堪重负,也严重影响了基层服务的温度与质量。“减” 形式主义负担,“增” 基层服务温度,已成为当下基层治理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形式主义在基层工作中的表现五花八门。在社区工作中,大量精力被耗费在重复的报表填写、空洞的会议组织以及华而不实的活动策划上。以社区组织的各类活动为例,部分活动只是为了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前期准备时,工作人员忙于设计精美的宣传物料、安排复杂的流程,活动当天邀请领导讲话、组织文艺表演,看似热热闹闹。但活动结束后,真正给居民生活带来的积极改变却屈指可数。居民参与度不高,活动效果大打折扣,工作人员还需花费大量时间撰写活动总结和整理照片,以应付上级检查。 卫生检查本应是促进社区环境改善的有效手段,却也陷入了形式主义的怪圈。每次检查前,社区工作者都要花费数天时间整理各类资料,从日常卫生清扫记录到居民健康档案,甚至还要为老旧设施编造维护记录。而检查时,检查组往往只是简单翻阅资料,对社区实际卫生状况缺乏深入了解。这种只看表面、不重实效的检查方式,不仅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更让社区工作者无法将精力集中在真正改善社区卫生环境上。 形式主义的泛滥,使得基层工作偏离了为人民服务的初衷。社区工作者在繁琐的形式主义任务中疲于奔命,无暇顾及居民的实际需求。居民们也对这些空洞无物的工作感到失望,导致基层政府与群众之间的信任纽带逐渐松动。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的召开,为打破这一困境带来了曙光。会议强调树立正确政绩观,注重工作实效,这无疑为基层工作指明了方向。减少不必要的报表、精简空洞的会议,能够让社区工作者从形式主义的枷锁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为居民办实事上。 减负之后,基层服务的温度得以提升。社区工作者有更多时间深入居民家中,了解他们生活中的困难和需求。在组织活动时,能够从居民的实际兴趣出发,举办书法比赛、亲子阅读会等小型多样的活动,让居民真正参与其中,享受到社区生活的乐趣。在解决社区问题时,也能更加专注于实际效果,而不是应付上级检查。 “减” 形式主义负担,“增” 基层服务温度,是一场关乎基层治理成效、关乎群众福祉的深刻变革。只有坚决摒弃形式主义,让基层工作回归服务群众的本质,才能真正提升基层服务的温度,让社区成为居民温暖的港湾,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