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深刻认识到中国式现代化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人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尊重人民创造精神,汇集全体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才能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向前发展”。人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在基层锻炼的期间,青年公务员应当深蹲苗,从人民立场出发投身乡村振兴大业。 秉持人民立场,这是立党强党根本出发点。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人民立场是涵养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力量源泉。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归根到底要落实到解决群众具体的、个性化的诉求中。群众诉求解决得如何,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对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整体评价,还直接关系到基层民主、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秉持人民立场,这是社会历史发展的选择。马克思主义的人民历史观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决定历史的是“行动着的群众”。古往今来,把人民群众放在执政对立面,不能很好化解内部矛盾,人民终究会把倒行逆施的政权压垮——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基层是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是最接近人民群众的地方。深入基层,我们要接受历史的训诫,感受社会的脉搏,重视人民的力量。 秉持人民立场,这是处理基层问题的钥匙。基层既是矛盾的集中爆发点,又是化解矛盾的前哨站,待人处事的核心是关注群众切身利益。比起是非曲直争高低,老百姓更讲究实惠。为此,当基层工作纷繁复杂、面临艰难抉择时,我们要站在人民的立场处理问题,融入集体、换位思考。基层工作不只是为了让社区或村庄的业绩攀升、规模扩大,更是为了让群众感到组织的关怀温暖,切实解决他们的急难愁盼问题,让他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每一个人都是主角,每一份付出都弥足珍贵,每一束光芒都熠熠生辉。”吾辈生逢“乱世”:世界政局动荡,经济陷入停滞,局部热战四起,中国式现代化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每个青年都重任在肩,更应当秉持人民立场,为基层解难事,为百姓办实事,以空卑之心投身乡村振兴大业,在服务社会、不负人民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网友: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