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文化建设来说,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 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守正创新。中国必须走适合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这不仅由我国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国情决定的,更是由我国独特的传统文化决定的。只有以守正为创新凝心铸魂,以创新为守正注入活力,才能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融会贯通,为推动党的理论创新,为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和现代转型指引正确方向、开辟广阔空间、提供强劲动力。 坚定文化自信、秉承包容开放。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只有根植本国、本民族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枝繁叶茂。我们要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 在守正创新中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坚守好这个魂和根,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理论创新必须讲新话,但不能丢了老祖宗,数典忘祖就等于割断了魂脉和根脉,最终会犯失去魂脉和根脉的颠覆性错误。我们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就是要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推陈出新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让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