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国家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为新时代“三农”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扛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任、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这三个方面,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为我们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一、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夯实乡村振兴政治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夯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政治责任。这一重要指示,体现了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根本保障。 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业农村发展相对滞后的问题日益凸显。因此,我们必须把农业农村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投入、科技创新等手段,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同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担负起乡村振兴的政治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在具体实践中,我们要坚持规划先行,科学编制乡村振兴规划,明确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要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活力,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二、扛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任,确保粮食稳产保供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扛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任,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这一重要指示,为我们做好粮食安全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当前,我国粮食生产面临诸多挑战,如资源约束加剧、生产成本上升、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等。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确保粮食稳产保供。要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严守耕地红线,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要加强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要加强粮食生产支持政策体系建设,完善粮食补贴、保险、储备等制度,保障农民种粮收益。 同时,我们还要加强粮食产销衔接和储备调节,确保粮食市场稳定供应。要加强粮食安全和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建设,提高粮食应急供应和处置能力。要加强粮食节约和减损工作,推动形成全社会节粮减损的良好风尚。 三、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这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核心任务。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我们不断创新思路、完善政策、强化措施。 在推动农业增效益方面,我们要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提高农业质量和效益。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要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在推动农村增活力方面,我们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激发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要加强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建设,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农民文明素质和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在推动农民增收入方面,我们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和增收致富。要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服务,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和收入水平。要深化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致贫现象发生。要大力发展乡村富民产业,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总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为我们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扛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任、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