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作出重要部署,提出要完善党员教育管理、作用发挥机制。中组部部长李干杰在党员队伍建设座谈会上强调,要从严从实做好发展党员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要将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当做一项重大的政治责任,选优育优,在党员培养、丰富党员教育课程中出实招,想硬招,推动党员教育管理既有深度又有广度,锻造出一批符合新时代实践道路的先进党员队伍。 一、把好“选苗”关,打造人才“蓄水池” 育苗在于选苗,要严把党员发展“源头”关,坚持将选用人才的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严格按照政治素质过硬、群众基础良好、业务能力突出的标准大力储备优秀人才,建立党员发展信息库,优先吸纳发展为入党积极分子,采用谈心谈话、定期考察的形式掌握待发展人员思想动态,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为党员队伍注入优质的新鲜血液。 二、把好“发展”关,锻造人才“铜墙壁” 保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与纯洁性是建强基层战斗堡垒的重要保障,是提升组织凝聚力的必然要求。发展党员既要保证“源头清”,也要保证“池中净”,要在党员发展过程中加大思想培育“剂量”,增强党性,发展党员要重“质”不贪“量”,坚持党员发展分类施教,用好红色教育“传家宝”。 三、把好“培育”关,育强人才“生力军” 要创新党员培育理念,避免单一的培育方式,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级的党员精准施策,站在党员发展前进的视角考虑党员实际培养需求。创新多途径理论学习方式,既要读原文学原著,也要挖内涵,深思考,多补充优质内容,让理论“营养”更好吸收。丰富党员实践,充分利用红色旅游资源、红色教育基地,让党员看现场、学党史,将党员教育培养实践课程进行有效设计,与党员岗位与实际工作深度融合,创造学得透、主动学的环境氛围。要着眼时代,拓宽党员学习教育路径,结合线上媒体资源,开展精细化授课模式,促进寓教于学,让党员教育“接地气”。 党员教育管理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要以培养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质量队伍为目标强化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着力培养一支有理想、能担当大任的党员队伍。
|